自然界中部分微生物可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作為碳源及能量存儲物。隨著PHA良好和多樣性的理化性質(zhì)、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逐漸被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有望發(fā)展成為廣泛應用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醫(yī)療植入、環(huán)保可降解包裝、高端紡織品等領域找到更多應用。由于不同的結(jié)構可以帶來不同的性能和應用,人們一直在尋找更新結(jié)構的PHA,渴望挖掘更好的前景。
新型PHA材料中,短鏈(short-chain-length, SCL)3-羥基丁酸(3-hydroxybutyrate, 簡稱3HB)與中鏈(medium-chain-length, MCL)3-羥基壬酸(九個碳C9)及其更長的3-羥基中或者長鏈(long-chain-length, LCL)脂肪酸(3-hydroxyalkanoates, 簡稱3HA, 鏈長C10-C18)共聚物一致是PHA微生物合成的挑戰(zhàn)。人們一直夢想構建一個能合成這類共聚物(SCL-co-MCL/LCL PHA共聚物)的合成平臺,來探索PHA的多元化結(jié)構的邊界。100多年來,這夢想一致是夢想。
近日,清華大學陳國強團隊和華南理工大學葉健文使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通過在嗜蟲假單胞菌Pseudomonas entomophila中搭建3HB和3HA(C9-C18)合成基因模塊,并進行代謝通量調(diào)控, 成功獲得了SCL-co-MCL/LCL PHA共聚物的定制化合成平臺(圖1)。
圖1. 新型短中長鏈共SCL-co-MCL/LCL PHA共聚物合成平臺
左邊模塊為3HB 合成代謝路徑,右邊為部分刪除了beta-氧化途徑的中長鏈3HA合成基因模塊。低特異性的PHA合成酶PhaC61-3把3HB與3HA(C9-C18)聚合得到多種共聚物。
研究團隊選取了天然能利用脂肪酸的嗜蟲假單胞菌作為底盤細胞,構建和表征了一系列組成型和誘導型啟動子,為后續(xù)代謝途徑關鍵基因的表達調(diào)控提供了穩(wěn)定、可控的標準化元件。具體的代謝途徑改造包括:1)敲除部分β-氧化循環(huán)途徑和阻斷脂肪酸從頭合成途徑,實現(xiàn)從不同脂肪酸底物到對應MCL/LCL PHA單體的碳原子守恒的生物轉(zhuǎn)化;2)引入外源的短鏈PHA單體3HB(3-羥基丁酸)的合成途徑(phaA-phaB);3)引入低特異性PHA聚合酶編碼基因(phaC61-3);4)對不同來源的基因及其表達模塊的代謝通量進行組合優(yōu)化。最終,當以葡萄糖作為單一碳源時,PHA中3HB含量提高約55%(圖2)。
圖2. 基因表達模塊的代謝通量調(diào)諧優(yōu)化
選用不同的3HB合成基因phaA和phaB并進行不同組合, 在聚合酶PhaC作用下,在嗜蟲假單胞菌里實現(xiàn)了不同含量的聚-3-羥基丁酸(PHB)的合成,PHB的合成影響了細胞生長(表現(xiàn)為Cell Dry Weight,簡稱CDW)。3HB組成在PHA比例越大,材料硬度越高,細胞干重CDW也越大。而C9-C18的3HA單體給PHA共聚物提供了強度和韌性。
利用優(yōu)化后的嗜蟲假單胞菌工程底盤,團隊分別以葡萄糖與不同碳原子數(shù)的脂肪酸作為混合碳源,首次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可以定制化的新型SCL-co-MCL/LCL PHA共聚物(其中SCL PHA單體為3HB,MCL/LCL單體為碳原子數(shù)9-18的3-羥基脂肪酸,即MCL/LCL 3HA)(圖3),并完成熱力學性能表征,而且產(chǎn)量相較以往研究提升顯著,PHA共聚物含量超過60 wt%。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分析(TEA)測算,該平臺可使得新型PHA共聚物的綜合生產(chǎn)成本大幅度降低。該平臺也被證實能實現(xiàn)含不飽和脂肪酸側(cè)鏈的PHA共聚物的高效合成,為PHA的化學修飾改性,以及無限想象空間的修飾帶來的結(jié)構多樣性。
圖3. 嗜蟲假單胞菌工程菌合成SCL-co-MCL/LCL PHA共聚物的合成及氣相色譜驗證分析
以上成果發(fā)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Adv. Mater. 2021, 2102766),論文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博士生李夢怡,共同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博士生馬悅原,通訊作者為清華大學陳國強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葉健文副教授。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