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可穿戴式智能產品的供電與通信需求,具有高柔韌性、高透氣性的纖維基儲能織物成為全球研究熱點。導電聚合物由于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儲能特性以及溶劑加工性被廣泛應用于纖維基儲能器件的電極制備。然而,在傳統的液相或氣相氧化聚合法中,導電聚合物通常以顆粒自組裝的方式在纖維基底上聚合成膜。這類結構雖然能展現良好的電化學性能,但活性材料與纖維界面的結合并不牢固。當纖維發生彎曲扭轉等形變時,極易破壞電極結構與降低載量,大幅影響器件的使用壽命。因此,開發一種導電聚合物與纖維界面的新型結合方式,對長壽命、高性能纖維基儲能器件的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十分重要。
本文要點:
(1)在傳統結合方式中,纖維的彎曲扭轉等形變會導致電極的結構破損與載量下降,嚴重影響復合纖維的電學性能,大幅降低其電化學特性。
(2)利用鹽模板輔助氣相聚合法,能在傳統纖維界面成功實現二維導電聚合物的水平取向構筑,大幅提升復合纖維的斷裂強度與電導率彎曲壽命。
(3)良好的結構穩定性與電化學性能主要源于二維納米片的高導電性、高機械強度、高離子傳輸速率與豐富的氫鍵作用力。
(4)該水平取向包覆的生長機理主要受鹽模板的分布均勻性與載量有關,而與纖維表面親疏水性關聯較小。該方法可拓展到棉、滌綸、羊毛、莫代爾、芳綸等多種傳統纖維上。
(5)同樣可拓展為聚吡咯、聚苯胺與聚噻吩的普適性制備。此外,不同于傳統方法,該方法生長的纖維表面光滑,不易堵塞織物孔隙,能維持原始織物的高透氣性與高彈性等特質。
(6)所制備的超級電容器織物能展現優異的電化學儲能特性、循環穩定性與彎曲循環壽命。
論文鏈接:Jun Wan#, Rong Hu#, Junfeng Li#, Shiyun Mi, Jinglin Xian, Zhiheng Xiao, Ziyang Liu, Aojie Mei, Siqi Xu, Mingzhao Fan, Huiyu Jiang*, Qian Zhang*, Huihong Liu*, Weilin Xu, A Universal Construction of Robust Interface between 2D Conductive Polymer and Cellulose for Textile Supercapacitor.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2, 284, 11923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4861722001345
作者簡介
姜會鈺教授,武漢紡織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湖北省黃梅縣副縣長。長期從事天然染料的應用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現代染整工藝理論、纖維界面調控與生物質纖維清潔染整技術。曾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獎三等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三等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優秀獎、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之光獎教金”。主持了關于染料與纖維染整關鍵技術的重要橫向項目10余項,獲批工業和信息化部《植物染料染色針織服裝》行業標準1項。主持及參與國家級項目、省教育廳項目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項目5項。發表論文30余篇。
萬駿副教授,武漢紡織大學化工學院,省部共建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榮獲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楚天學子。博士及博士后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長期從事新能源納米材料的新型制備與智能紡織品的研究。主持及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湖北省教育廳青年人才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1項、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基金2項。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0余篇,被引用1000余次。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身份在Adv. Funct. Mater.、J. Mater. Chem. A、Carbon、Carbohyd. Polym.、Nanoscale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項。擔任Front. Mater.、Front. Technol.期刊客座編輯、新加坡維澤Viser專家庫材料專家委員會委員、武漢紡織大學學報編委。
-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馮新亮教授團隊《Nat. Commun.》:新型界面聚合構筑晶圓級二維導電聚合物晶體 2019-09-26
- 北林蒲俊文教授、多大顏寧教授 Nano-Micro Lett.:集成多波段電磁干擾屏蔽和儲能功能的新型纖維素纖維復合材料 2025-02-24
- 安農大葉冬冬/中國藥大周湘 AFM:“微流控紡絲黑科技 - 扭曲纖維素纖維開啟自供能尿液監測新應用” 2024-12-10
- 南工孫庚志課題組Nano Lett.:界面結合和層間距調控協同作用獲得具有優異超級電容性能的仿貝殼結構高強MXene/纖維素纖維 2023-06-17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新疆大學朱若斐課題組 AFMs:師法自然 - 受蓮花多重仿生策略啟發的強氫鍵網絡纖維素水凝膠用于太陽能界面蒸發 2025-04-24
- 北京化工大學楊丹教授 Nano Energy:基于強界面結合力的自供電整體自愈合介電彈性體致動器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