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繆爾》:新技術用棉花糖絲打造人造管支架
2009-04-20 來源:搜狐科學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道,美國普渡大學的工程師已經開發了一種創新技術,能使用棉花糖絲來制造微型人造管的支架,可用于修復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神經損傷或疾病導致的血管破損。
具體辦法是,工程師將谷物中的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涂在棉花糖絲上,之后將此棉花糖絲溶解于水中,只剩下一根根的聚合物空心管,其結構酷似縱橫交錯的神經的結構。這張由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人造彩色圖像表明黃色為棉花糖絲,藍色為此聚合物涂層。
普渡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施日壹(音譯)及其同事將此新技術發表在2009年2月刊的《朗繆爾》( Langmuir ) 雜志上。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支架能扮演受傷神經端和微型人造管之間的橋梁。這一技術還可用于修復由外傷和動脈粥樣硬化與糖尿病等疾病導致的血管破損。研究人員目前正重點嘗試將此技術應用于四肢上的末稍神經,因為脊髓中的神經再生更為復雜。目前,美國每年大約有80萬周圍神經損傷的病例,其中有5萬例需要做手術治療。而此棉花糖絲技術可望取代這種傳統的手術治療。這種手術治療辦法就是從大腿或身體其它部位切取好的神經來修復受損的神經。而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更好的神經替代品,避免切除神經的部位失去感覺功能。
與此同時,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09年2月刊的《軟材料》(Soft Matter.)雜志上發表了類似的論文,他們利用同樣的技術制造了血管網絡,為組織和移植器官供血和營養。這種人造支架酷似自然神經的構架,因為神經是由數千根微小管束集結而成。這些微小管束充當外包套,里面駐扎著具有傳導功能的神經細胞。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