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刺激具有促進細胞增殖和組織發育等功能,是一種安全便捷的非藥物治療手段,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等領域。電刺激干預與傳統藥物結合的聯合治療在多種醫學干預過程中比單獨治療提高了效果,可以實現更強的療效。然而,將兩種治療策略有機地集成在一個小型化系統中并進一步用于實際應用的報道很少。
近期,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與工程系于欣格教授團隊和徐臣杰教授團隊聯合報道了一種基于生物可吸收微針裝置的可植入電子器件,該裝置可無線激活電刺激并可持續提供消炎藥(圖1a)。該植入式電子器件由射頻無線傳輸系統和載藥微針結構組成(圖1b),可以通過外部控制和編程產生針對目標問題的目標波形,并且持續從微針結構中釋放藥物。整個器件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制成,避免了傳統植入式器件可能引起的二次手術的風險。實驗人員在大鼠骨骼肌損傷的模型中,證實了該植入式器件提供的周期性電刺激可調節細胞行為和組織再生,微針結構釋放的抗炎藥物可抑制傷口附近的炎癥反應,植入式器件不僅縮短了肌肉再生時間,而且削弱了炎癥反應,最終實現促進骨骼肌再生的結果(圖2)。整個裝置在療程結束之后可以留在生物體內降解,并代謝成生物可吸收的無毒產物,消除了傳統植入式治療后的對裝置移除步驟的需求(圖3)。該工作以“Implantable Electronic Medicine Enabled by Bioresorbable Microneedles for Wireless Electrotherapy and Drug Delivery”為題發表在《Nano Letters》上。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2c01997
- 浙大計劍教授、張鵬研究員團隊 Nat. Commun.:鏈纏結增強羊毛角蛋白/白蛋白纖維用于生物可吸收和免疫相容的外科縫線 2025-03-31
- 天津大學黃顯教授團隊 Sci. Adv.:具有自我補償能力的全印制生物可吸收電化學設備用于連續皮下葡萄糖監測 2023-07-22
- 清華大學尹斕課題組 ACS Nano:可為電子藥物供能的完全可降解鋅電池 2023-03-15
- 東南大學葛麗芹教授課題組《ACS AMI》:微波響應工程化血小板微針貼片用于腫瘤深層滲透和精準治療 2025-02-26
- 東南大學葛麗芹教授/劉玲教授 CEJ:多功能微針貼片與電刺激協同調節傷口微環境 促進感染糖尿病傷口愈合 2025-02-17
- 常大王建浩教授、港中大夏江教授 JCR:重組XVII型膠原蛋白微針 →經皮遞送抗菌銅-DNA納米顆粒用于皮膚抗感染修復 2025-01-15
- 西安理工湯玉斐/空軍軍醫大學吳子祥團隊 AFM:基于“Lock-ON/OFF”電場驅動藥物釋放聯合電刺激治療的自供電傷口敷料 202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