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嵩山教授, 2009和 2012年分別獲中山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18年獲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博士學位;2018-2020年任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博士后;2021-2022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后。2022年加入澳門科技大學澳門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以及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被聘為助理教授,獨立PI。其在PNAS,Nat. Commun., Adv. Mater., Mater. Today, Adv. Funct. Mater., Mater. Horizon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40余篇,引用2100余次,申請美國發明專利6項(已授權2項) 。獲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頒發的 “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2018年度)。目前主要研究興趣: 多尺度雜化結構的智能仿生材料(力熱光電磁等刺激響應材料,結構色,褶皺表面等),可拉伸光電器件和傳感器,和聚合物/無機物復合材料等等。課題組在珠海橫琴和澳門氹仔兩地均會有實驗室,歡迎各位有志青年加入,共同做出智能材料領域的突破!關于曾嵩山課題組的詳細成果和論文可參考鏈接: https://www.x-mol.com/groups/zeng_songshan/publications
招收條件:
(1)澳科大博士生(PhD Student)(入學時間:2023年9月;內地推免生本科直博申請時間:2022年9月到2022年10月28日;普通申請時間: 2022年9月到2023年1月12日)要求如下:a. 研究生院要求提供英語能力證明:四級480分以上,或六級450分以上,或雅思6.0以上,或托福 79以上; 詳情可參考此鏈接。
b. 有相關課題研究經歷、或已有sci文章發表者優先考慮。
c. 本科畢業院校為985或者雙一流A類者優先考慮。
被錄取的博士生可申請全額獎學金,比如澳科大的參與學術研究助學金 (PGS),包含學費全額資助(約9000澳門幣/月)(1澳門幣≈ 0.87人民幣),豁免指定宿舍住宿費(約2500 澳門幣/月),以及每月生活津貼4500澳門幣。其他信息可以參考研究生院招生網站:https://www.must.edu.mo/sgs/admission
注:澳門與內地通關,可直接往返內地,無需隔離,交通方便。
a.如果選擇在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做博士后,可享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提供的40萬/年豐厚生活補貼,優秀項目/基金1:1配套,會議經費和文章獎勵等等,詳情可參考此鏈接:https://www.x-mol.com/showImage/showUeImage?fileSource=upload:webue/20220916/68951663308861366.jpg
b.如果選擇在澳科大做博士后,優秀者可以申請“澳門青年學者計劃”, 可獲約36萬元資助 。如果為一般澳科大博士后,則年薪約為34萬澳門幣左右。
注:澳科大屬于境外機構,可視為海外工作經歷。
(3)研究助理(RA): 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具有SCI文章者優先考慮;具有本科學歷6000元/月,具有碩士學歷8000-10000元/月。
(4) 訪問學者/學生(Visiting Scholar/Student):訪問學者應為高校或研究所多年從事相關領域的科研或教學人員,熟悉該領域的前沿動態,科研能力突出。訪問學生應至少為在讀碩士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以及理化實驗操作能力,有SCI文章者優先考慮。
澳門科技大學目前是澳門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大學年輕活力,潛力無限,發展迅速,連續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三百強,于亞洲大學排名第36位(2022)、世界年輕大學排名第39位(2022)。澳門材料科學和工程研究院(Macao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IMSE), 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李述湯教授于2021年1月領銜組建。MIMSE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先進製造、生物醫用與大健康領域,以先進功能材料為核心,重點開展信息顯示、有機光電器件、柔性電子、可穿戴智慧傳感、生物醫用材料、功能表面與界面、材料基因組等方向的前沿交叉融合創新。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Zhuhai-M.U.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統稱“澳科大產學研基地”,啟用于2021年2月 ,是澳門科技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建設的產學研示范基地。目前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已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6個大灣區聯合實驗室、7個創新工程領域科研院所,以及1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有意者請將個人簡歷+應聘崗位+代表性發表文章(如有)+ 計劃到崗時間等發送至曾教授郵箱(sszeng@must.edu.mo)(郵件主題請注明:姓名+畢業學校+應聘崗位)感謝關注!
- 青島·柔性智能仿生材料研討會舉行 2019-05-14
- 天科大戴林/斯德哥爾摩Mika H. Sipponen《Trends Chem.》:利用木質素的化學功能開發刺激響應材料 2024-01-15
- 北京理工大學方岱寧院士、李營教授團隊Adv. Sci.綜述:智能驅動力學先進結構及其構筑原理的最新進展 2021-11-08
- 楊東朋副教授、黃少銘教授 ACS AMI:明亮的機械變色散射結構色 2025-03-17
- 中科大鄒綱/張紅莉、蘇州實驗室陳忻 Nat. Commun.: 結合可編程結構色與可切換圓偏振發光的動態多模態信息加密 2025-03-12
- 深圳先進院杜學敏研究員團隊 AFM:新型結構色液體讓凍融過程“看得見”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