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電磁污染越來越嚴重,單一的電池屏蔽材料無法滿足一些新興領域的新要求,包括微波吸收、電傳感器、除冰和電加熱。制造結構設計新穎、輕量化、多功能的多功能復合材料得到了廣泛的探索。其中,碳納米管(CNTs)因其優良的導電性、導熱性、強的力學性能和輕質等優點而被用作優良的導電填料。然而,CNTs的無序纏繞帶來了大量的結構缺陷和管間的大接觸電阻,不利于實現材料優異的導電性。單分散的超長SWCNTs具有更長的縱橫比,減少了π-π堆疊相互作用導致的團聚,有利于構建更高效的導電網絡,提高材料的各項性能。
單組分材料力學性能難以提高,不能滿足結構材料的應用要求。芳綸纖維可分解成芳綸納米纖維(ANF),成為高強復合材料的研究熱點。單壁碳納米管(SWCNT) 和 ANF 的芳香結構具有高度的結構相似性,難點在于如何構建有效的混合網絡結構,以解決 SWCNT 和 ANF 之間填料與基體結合力差的問題。研究發現,可以通過調整結構來制備復合材料,以平衡界面相互作用。由于碳納米管極易聚集成納米管束,因此導電填料最好能改善碳納米管的分散性并增強氫鍵界面對復合材料性能的提升至關重要。
基于此,四川大學王延青特聘研究員課題組,在碳材料專業期刊Carbon 上發表題為“Mono-dispersion decorated ultra-long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aramid nanofiber for high-strength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film with Joule heating properties”的研究論文。文章第一作者為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學碩士研究生張丁月,文章通訊作者為四川大學特聘研究員王延青。
在這項工作中,他們從自然界中的珍珠層結構中汲取靈感,通過一種新穎的雙網絡互穿策略制備了層狀 ANF/SWCNT 復合薄膜。其中,復合薄膜中的雙網絡可借助定向過濾構建成具有優先取向的層狀結構。這種策略表明,它能有效增加 ANF 和 SWCNT 網絡之間的氫鍵相互作用,并從 SWCNT 在 ANF 水溶液中的單分散性中獲益。在拉伸過程中,所制備薄膜中雙網絡的優先取向和豐富的氫鍵共同作用,產生了較高的斷裂強度(113.45 Mpa)和較低的斷裂應變(<2%)。此外,復合薄膜還具有可調的導電性(131.9-798.57 S/cm)、顯著的電磁屏蔽 EMI SE(43.01-75.28 dB)和 1.281 × 104 dB cm2 g-1 的比屏蔽效能(SSE/t)。更有趣的是,薄膜還具有快速熱響應(<15 秒)和長期穩定的焦耳加熱性能,在相對較低的外加電壓(0.5-5 V)下具有較寬的溫度響應范圍(89-445 ℃)。他們的研究為填料界面的雙網互穿設計提供了思路,從而制備出高性能、可持續的生物啟發薄膜材料,用于電磁波屏蔽和電熱轉換應用。
本文要點
要點一:單分散超長單壁碳納米管分散液和ANF/SWCNT薄膜的制備
如何使 SWCNTs 均勻地分散在聚合物基體中,成為一種高效的導電添加劑,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他們將超長 SWCNT通過連續運行的珠磨機系統將 SWCNT 束分解穩定。然后,預先分散的超長 SWCNTs 分散體通過它們之間的π-π相互作用被引入到均相 ANF 溶液中。將得到的分散體抽濾成膜后,即使在真空抽濾過程中受到力的作用,它們仍然保持單獨分散的狀態,沒有觀察到明顯的聚集。SWCNT 在水中呈管狀單個分布(稱為單分散),無明顯團聚,分散劑分子螺旋吸附在SWCNT 表面。

圖1:. (a) 利用偶極/偶極靜電相互作用和穩定相互作用實現 SWCNTs 單分散的示意圖。(b) SWCNT 與 ANFs 之間的相互作用。(c) 單分散 SWCNTs 在 H2O 溶液中的掃描電鏡圖像。(d) 單分散 SWCNTs 吸附分散劑的 TEM 圖像。(e)SWCNTs 分散體和粉末的拉曼光譜;(f)紫外-可見光譜;(g)分散效率;(h)照片;(i)SWCNT 分散體的粒度分析和丁達爾效應。(j) 使用不同分散劑的 SWCNTs 分散體的 Zeta 電位和粒度分布分析。(k)SWCNT 分散體的穩定性分析。
圖2:(a) ANF 薄膜和含有 50 wt% SWCNT 的復合薄膜的圖像。純 ANF 薄膜的橫截面(b)和拉伸橫截面(e)以及 ANF/SWCNT 薄膜的橫截面(c)和拉伸橫截面(f)的掃描電鏡圖像。(d) 薄膜拉伸測試示意圖。ANF/SWCNT 薄膜的機械性能:(g)應力-應變曲線,(h、i)拉伸強度、模量、拉伸應變和韌性圖。(j) ANF/SWCNT 薄膜的斷裂機制示意圖。
要點二:SWCNT/ANF的相互作用
圖3:(a) ANF/SWCNT 復合薄膜的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b) XRD 圖和 (c) 拉曼光譜。(d) C 1s 高分辨率 XPS 光譜。(e) N 1s 高分辨率 XPS 光譜。(f) 使用不同分散劑的 ANF/SWCNT 的 C1s 高分辨率 XPS 光譜。
要點三:電磁干擾屏蔽性能及DFT仿真計算
圖4:(a) 不同 SWCNT 和 ANFs 重量比的復合薄膜的導電率和方阻。(b) 電磁屏蔽(EMI)性能。(c) 不同 SWCNT 和 ANFs 重量比的復合薄膜的 EMI SE 值和密度。(d) 復合薄膜的 EMI SE 值、電導率和密度與已報道的最先進的 CNT/金屬/碳基材料的比較。(e) 復合薄膜的電磁干擾屏蔽機理 (f) 不同材料覆蓋的 SWCNT/ANF 復合薄膜在接收器上屏蔽電磁干擾的實際應用模擬:(左)純 ANF 薄膜;(右)ANF/SWCNTs 復合薄膜。
圖5:(a) ANF/SWCNT 的相互作用能的密度泛函理論 (DFT) 計算。(b) EMI 屏蔽性能。(c) 使用不同分散劑的復合薄膜的 EMI SE 和密度。
要點四:焦耳加熱特性
圖6:(a) 不同 ANF 和 SWCNT 比例的薄膜在 0.5-5 V 不同電壓下的熱導率和 (b, c) 時間與溫度的關系曲線。(e) 真實的實驗數據以及溫度與 U2 的線性擬合。 (f) 復合薄膜在電壓逐漸升高時的溫度變化。(g) 在連續施加 2 至 5 V 電壓時復合薄膜表面溫度的線性變化,以及電壓與時間的插入曲線。(h) 電壓與最高溫度與其他材料的比較。(i) 2 V 恒定電壓下 1500 秒的焦耳加熱性能。
文 章 鏈 接
Mono-dispersion decorated ultra-long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aramid nanofiber for high-strength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film with Joule heating properties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23.118315
通訊作者簡介
王延青特聘研究員簡介:四川大學特聘研究員,四川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特聘專家,國家制革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特聘專家,四川省專家服務團專家,日本政府高端引進外國人(日本高度人才1號)。入選四川大學“雙百人才工程”計劃(2019-2023),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2015-2017)。2019年加入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高材系獨立開展研究工作,成立先進碳與能源材料應用研究室。主要從事超長碳納米管的單分散原理、碳基材料的設計制備及其在能源、環境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主要包括:超長碳納米管在非/弱極性有機體系的分散研究、新型高倍率快充鋰電池導電劑、低溫鋰電池負極、鈉電池硬碳負極、電磁屏蔽/吸波材料、超級電容器、碳基導熱/散熱材料、柔性顯示材料、先進高分子功能材料等,在Advanced Science,Carb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mall,J Mater Chem A,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余篇。研究成果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中國專利優秀獎、山東省專利獎、四川省特聘專家、四川省“天府峨眉計劃”創業領軍人才、JSPS外國青年學者研究獎勵、北海道大學私費外國人留學生特待制度、四川大學優秀科技人才獎、鹽都特聘專家等。課題組主頁: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yanqing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葉長懷團隊 AFM:具有優異力學和隔熱性能二氧化硅/芳綸納米纖維雙網絡復合氣凝膠纖維用于耐火型摩擦納米發電機 2024-08-24
- 陜科大張美云教授團隊《Compos. Part B-Eng.》綜述:芳綸納米纖維基功能復合材料-制備、應用與前景 2024-01-24
- 迪肯大學類偉巍教授團隊 Adv. Funct. Mater.: 液相重組芳綸納米纖維助力超高通量納濾膜 2024-01-07
- 東華大學張坤教授團隊《ACS AMI》:在制備具有高熱電性能的連續交替p-n分段熱電紗線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2-09-29
- 中國科大杜平武教授課題組JACS封面文章:在單一手性碳納米管的長共軛結構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19-12-07
- 中科院金屬所孫東明研究員團隊與劉暢研究員團隊合作:米級單壁碳納米管薄膜的連續制備及全碳電路研制獲進展 2018-07-06
- 華南農大胡傳雙教授、林秀儀副教授、徐江濤副教授 Adv. Sci.:雙網絡離子水凝膠實現可穿戴電子器件電磁屏蔽與自供電傳感一體化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