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博士后創新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
2009-07-07 來源:科學時報
7月6日,首屆中國博士后創新論壇在清華大學隆重舉行。全國博士后代表、合作導師代表、管理人員代表、政府主管部門共聚清華大學,探討中國博士后制度建設的重大問題,以此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加速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
此次論壇由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主辦,全國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研究會、清華大學聯合承辦,針對博士后創新的政策空間、博士后創新的學術環境、科技創新對人本身的素質要求、博士后群體的特征與創新四個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吳劍英、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到會致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科學技術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梅永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宋永華,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包季鳴發表主題演講;博士后代表、設站單位代表圍繞有關專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論壇自今年5月份發布征稿通知以來,得到了設站單位博士后管理部門、合作導師、在站和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大力支持,收到稿件l50余篇,經過專家遴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結集出版。文集反映了中國博士后制度設立20多年來博士后創新面臨的新形勢、出現的新問題、可能的新對策。
據悉,中國博士后制度設立于1985年,這一制度既借鑒了國外博士后制度的經驗和基本做法,又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目前,全國已累計招收各類博士后研究人員6萬余人,涉及88個一級學科;北京作為全國博士后人才的薈萃之地,共有在站博士后7000余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科研工作站設站單位近300家;僅清華大學就有1000余名在站博士后。經過多年積極探索與不懈努力,博士后在申報各類重大獎項、主持承擔重大科學計劃、加強科研基地建設和科研成果質量提升等各個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已經成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構建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生力軍,博士后制度成為培養高水平人才的基本途徑。
此次論壇由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主辦,全國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研究會、清華大學聯合承辦,針對博士后創新的政策空間、博士后創新的學術環境、科技創新對人本身的素質要求、博士后群體的特征與創新四個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吳劍英、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到會致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0年圖靈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科學技術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梅永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宋永華,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包季鳴發表主題演講;博士后代表、設站單位代表圍繞有關專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論壇自今年5月份發布征稿通知以來,得到了設站單位博士后管理部門、合作導師、在站和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大力支持,收到稿件l50余篇,經過專家遴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結集出版。文集反映了中國博士后制度設立20多年來博士后創新面臨的新形勢、出現的新問題、可能的新對策。
據悉,中國博士后制度設立于1985年,這一制度既借鑒了國外博士后制度的經驗和基本做法,又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目前,全國已累計招收各類博士后研究人員6萬余人,涉及88個一級學科;北京作為全國博士后人才的薈萃之地,共有在站博士后7000余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科研工作站設站單位近300家;僅清華大學就有1000余名在站博士后。經過多年積極探索與不懈努力,博士后在申報各類重大獎項、主持承擔重大科學計劃、加強科研基地建設和科研成果質量提升等各個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已經成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構建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生力軍,博士后制度成為培養高水平人才的基本途徑。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雯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