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因其重量輕、可溶液加工和大面積制備等優點而受到廣泛的研究關注。本體異質結結構(BHJ)是常用的具有雙連續納米互穿網絡結構的器件結構,由于給體(D)和受體(A)材料在溶液中以一定比例隨機混合,BHJ難以形成合適的垂直相分離(VPS)形貌,不利于器件性能的進一步提升。為了優化活性層的VPS形貌,采用給受體分別連續旋涂的方法制備給體在陽極富集,受體在陰極富集的準平面異質結(PPHJ)活性層。這種具有梯度分布的活性層既能保證激子有效擴散到D/A界面分離,又為分離后的電荷提供更優異的傳輸通道,因此能減少電荷復合并提高電荷收集效率。然而,目前最高效的OSCs都是使用氯仿作為溶劑來沉積活性層薄膜,當在給體上沉積受體時,由于氯仿非常強的強溶脹效應會導致大量的給受體混合,不利于形成優異的VPS形貌。此外,PPHJ結構中VPS形貌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形成機制尚不清楚。
接著探究了?ESP的差異對器件光伏性能的影響。對于ΔESP相對較小的體系,基于PBDB-TF/BTP-BO和PBDB-T/BTP-BO的器件都實現了超過0.9 V的高VOC,但受限于低JSC和FF,最終導致低PCE為8.48%和13.60%。基于PBDB-TF/BTP-BO-4Cl的器件具有合適的ΔESP,實現了17.93%的PCE。有趣的是,VOC隨著ΔESP的降低而逐漸增加,這表明通過優化ΔESP,不僅可以調節垂直相分離形貌,還可以減少能量損失,從而進一步提高VOC。基于這些發現,作者在 BTP-BO-4Cl 層中引入了BTP-BO作為客體受體,略微降低了ΔESP,從而進一步優化了垂直相分離形貌并減少了能量損失,進而提高了器件性能。因此,PBDB-TF/BTP-BO-4Cl:BTP-BO三元器件獲得了最佳的PCE(19.09%),VOC為0.866 V,JSC為27.56 mA/cm2,FF為80.0%。此外,采用傅立葉變換光電流光譜外量子效率(FTPS-EQE)和電致發光外量子效率(EQEEL)來量化Vloss,結果表明降低ΔESP可以減少ΔE3。推測原因可能是,當ΔESP減小時,給體和受體之間的分子間相互作用也會減弱,進而降低了給體和受體之間的混溶性,從而提高了其相純度,進而增強了EQEEL。
圖4. (a-e) 不同器件的歸一化 s-EQE 和 EL 數據。(f) 器件能量損失的直方圖。
最后,作者還使用飛秒瞬態吸收(fs-TA)光譜和熒光壽命成像技術相結合的方法來驗證了電荷轉移過程與ΔESP密切相關。ΔESP較大的體系表現出較強的空穴傳輸過程。此外,隨著ΔESP的逐漸減小,激子壽命也隨之增加。而通過三元策略調精確控活性層的ΔESP,PBDB-TF/DTP-BO-4Cl:BTP-BO三元 PPHJ 器件具有更強的空穴傳輸過程,更窄的壽命分布。這表明重組通道減少了,缺陷也減少了,這可以歸因于 BTP-BO 的加入使其具有更優異的垂直相分離形貌。
圖7. 780 nm激發下的時間分辨共聚焦成像圖,熒光強度圖 (a)、壽命成像圖 (b)、壽命分布直方圖 (c) 和相量圖 (d)。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13105
- 湘潭大學陳盛團隊《Adv. Funct. Mater.》:基于P型半導體聚合物填料構建物理交聯和電子-空穴對提升高溫儲能 2023-11-14
- 廖勛凡/陳義旺教授團隊 Angew:靜電相互作用對非對稱受體基有機太陽電池非輻射復合能量損失的影響 2023-07-17
- 新疆理化所竇新存課題組《J. Hazard. Mater.》:通過靜電相互作用和非共價采樣實現烏洛托品的超靈敏和快速比色檢測 2022-06-09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FM:揭示準平面異質結全聚合物光伏電池形貌演變機制 2025-03-20
- 江西師范大學陳義旺團隊 Adv. Funct. Mater.:預沉積給體策略構筑高效穩定可印刷的準平面異質結有機太陽電池 2024-04-29
- 江西師范大學/南昌大學陳義旺團隊 Adv. Mater.:聚合物自發誘導構筑高效柔性準平面異質結有機太陽電池 2023-11-01
- 南科大何鳳教授、華科大邵明教授 Angew:新型柔性連接電子受體助力高性能可拉伸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