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李萌婷、格里菲斯大學肖嵐 CEJ:光激發多功能復合金納米花溫和光熱/光動力/藥物控釋聯合療法促進感染性皮膚組織修復
2024-02-08 來源:高分子科技
抗生素的濫用和產生耐藥性仍是感染治療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光熱療法(PTT)是一種新型的非侵入性治療技術,在處理耐藥細菌方面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前期研究發現,光熱溫度越高,對細菌殺傷力越大,抗菌效果越好。光熱升溫至50℃及以上,可以有效殺滅細菌,抑制耐藥菌引發的感染。但局部的過高熱(>50℃)會對正常組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不利于膠原的沉積和血管化,影響組織愈合。因此,單純依賴光熱療法治療感染性組織修復有其局限性。優化單一的光熱治療方案,升級溫和光熱-光動力聯合療法,發揮1+1>2的效果,再協同抑炎藥物控釋,改善免疫微環境,是治療感染性組織修復的有效手段。
圖1 復合金納米花(PAu@C/B)的合成及促進感染性皮膚組織再生示意圖
圖2 復合金納米花(PAu@C/B)的表征
圖3 復合金納米花(PAu@C/B)的多功能性展示
圖4 復合金納米花(PAu@C/B)的體外抗菌活性
圖5 復合金納米花(PAu@C/B)在皮下膿腫模型的治療效果
圖6 復合金納米花(PAu@C/B)治療后免疫調節活性研究
相關研究成果近期以“Photo-triggered Multifunctional Gold-based Hybrid Nanoflowers Promote Infectious Skin Regeneration”為標題發表在學術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海南大學李萌婷副教授、鄧喬元副研究員、Griffith University Lan Xiao為共同通訊作者,海南大學碩士研究生洪季璇、朱嘉琪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海南省青年基金(520QN224)、海南省重點研發國際合作項目(GHYF2022001)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4004224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四川大學李繼遙教授/鄧怡研究員 Small:光響應生物異質結誘導免疫原性以防止感染復發并加速慢性創傷再生 2025-02-07
- 常大王建浩教授、港中大夏江教授 JCR:重組XVII型膠原蛋白微針 →經皮遞送抗菌銅-DNA納米顆粒用于皮膚抗感染修復 2025-01-15
- Jong Seung Kim院士、王林、徐琳 AFM:整合雙層微針敷料和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實現感染性傷口的智能管理 2024-02-11
-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楊佼佼副研究員、韓波副主任醫師 ACS AMI:給光熱材料蓋上生物囊泡被褥從而提升敷料的抗菌性能 2025-05-06
- 華南師大張振 Small:纖維素納米晶穩定液態金屬Pickering乳液用作光熱、導電直寫墨水 2025-04-25
- 湖南大學蔡仁教授等《ACS Nano》:用于閉環傷口治療的Pd@Au Nanoframe水凝膠 2025-04-19
- 西安交大郭保林/梁永平團隊 AFM:光熱/光動力協同抗菌與 pH/葡萄糖雙重響應藥物遞送治療糖尿病足潰瘍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