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事大學徐敏義教授、鄒永久副教授團隊 Small:一種用于機械狀態監測的柔性自驅動導電海綿-硅膠基摩擦電式振動傳感器
2024-03-25 來源:高分子科技
在物聯網(IoT)和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下,無線分布式傳感器網絡(WSN)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振動傳感器技術的進步。然而,傳統振動傳感器在柔性、適應性和自供電方面的局限性,使其難以滿足工業物聯網對智能化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復雜形狀的機械部件上,如何實現高精度和連續的振動監測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有的傳感器多采用剛性材料,難以貼合曲面且無法自供電,需要頻繁更換電池或連接外部電源,這些限制增加了維護成本并降低了傳感器的實用性。因此亟需研制一種新型柔性自驅動的振動傳感技術。
該研究創新性地將硅膠和導電海綿結合在一起,設計了導電海綿-硅膠層,既有硅膠的可塑性、彈性和韌性,還有海綿的疏松多孔和可拉伸性的雙重優點,使其在柔性傳感器制造中具有顯著優勢,如制備過程簡易、成本低廉、耐久性好和拉伸性能強的等(圖1)。與當前大多數基于剛性結構的TENG傳感器相比,此設計顯著降低了對平面振動測量的依賴,解決了在復雜表面形態的安裝傳感器的難題。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全柔性摩擦電振動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適應多種不同的探測表面,尤其是復雜的曲面。這一突破性設計克服了傳統剛性TENG傳感器安裝及使用的局限性,使其能夠在表面形態復雜的設備上進行有效布局和振動監測。作者創新性地將導電海綿和硅膠融為一體,發揮了二者的優勢,使傳感器具有超柔性、可拉伸,靈敏度高等優點。最后,研究團隊開發基于HF-TENG的加速度檢測平臺,通過單片機對傳感器輸出進行實時監控,實現了無線傳輸和遠程控制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監測數據的可用性和便捷性。這種傳感器不僅為機械設備的高效監測提供了新思路,也預示著在物聯網時代智能、綠色和可持續的無線傳感器系統的發展潛力。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309759
版權與免責聲明:中國聚合物網原創文章。刊物或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info@polymer.cn,并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西安工程大學劉呈坤教授團隊 AFMs:具備高靈敏度的仿DNA雙螺旋褶皺柔性纖維力學傳感器用于人體運動監測 2025-05-19
- 西安交大張志成教授團隊 Adv. Mater.: 在柔性壓電聚合物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5-04-23
- 華工郭建華、蔣興華團隊 CEJ:具有優異吸波性能和紅外/微波刺激響應形狀記憶功能的自修復型FCIP/RGO/PUU柔性復合材料 2025-04-20
- 山西師大崔小靜 ACS Sensors:機器學習輔助熱電水凝膠實現自驅動面部感知 2025-01-11
- 川大王玉忠院士團隊 AFM:可升級回收阻燃泡沫塑料 2024-12-06
- 西電王忠良教授團隊 Adv. Sci.:焦亡之光 - 突破乳腺癌術后復發的新希望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