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輻射冷卻材料,無需耗電即可提供冷卻效果,被視為一種關鍵技術,既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又能為不太發達的社區帶來舒適的冷卻環境。為了發揮其最大效用,不僅需要優化這些材料的熱學和光學特性,還要確保它們易于應用且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美國東北大學鄭義教授課題組,通過將生物材料羥基磷灰石以納米纖維形態整合入基于油的介質中,開發出了一種類似油漆的被動冷卻涂層,便于涂抹使用。通過對這種混合物的化學結構和鍵合機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我們為開發類似的被動冷卻溶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這種新型復合材料通過反射高達95%的太陽能和在大氣透明窗口排放92%的熱量,能夠在戶外環境下平均降溫3.7°C,室內則可實現每平方米約800W的冷卻能力。此外,材料的性能不僅提升了物理耐久性,還支持循環利用,推動了循環經濟的實踐。最后,通過簡單調整表面結構,可以有效地改變鍵合特性和親水性,使這種材料成為室外應用的理想選擇。
在構成實現輻射冷卻的油漆方面,一個關鍵挑戰與粘合劑的選擇相關。雖然市場上有多種具有高太陽反射率和紅外輻射率的顏料,但大部分粘合劑都會引入難以避免的光學吸收,特別是在近紅外區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研究旨在開發一種整合高效能PRC顏料的油漆,同時最小化粘合劑的光學影響。這一任務因許多PRC顏料的較低折射率及粘合劑中顏料體積比限制而變得更加復雜。因此,他們研究了在多種油漆基質中應用納米纖維HAP作為顏料的方法,以確立一種有效的被動冷卻方案。
圖2.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圖中展示了(A-C)合成后的HAP纖維,(D-F)用研缽和研杵研磨后的HAP纖維,以及(G-I)與Gamsol混合并干燥后的樣本。
全球范圍內,隨著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加速,羥基磷灰石基材料展現出多種可持續的優勢,包括被動冷卻、環境友好性和可回收性,這些都將有助于實現碳排放減少、推動循環經濟的實踐,以及更平等地享有冷卻技術,共同推進我們邁向一個更綠色的未來。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epdf/10.1021/acsami.4c01383
- 蘇大程絲教授/福大賴躍坤教授/安農大朱天雪教授 NML 綜述:用于監測物理、生理信號和體液信號的電紡納米纖維基復合材料的最新進展 2025-06-20
- 天津工業大學林童教授團隊 AFM:仿生彎曲狹縫結構開發高性能納米纖維聲電器件 2025-06-02
- 福建師范大學方燕/劉海清/陳欽慧 Nat. Commun:血液誘導自密封納米纖維止血紗布 2025-05-30
- 北京大學邵元龍《Adv. Mater.》綜述:用于組織電子設備接口的生物材料基纖維狀植入式探針 2025-06-27
- 陳學思院士/田華雨教授/方華攀副教授 AHM:生物材料在腦部疾病中的機遇與挑戰 2025-06-08
- 武漢輕工大學朱鏈/未本美、湖北工程學院汪海波 Polym. Rev.: 膠原生物材料的最新進展 - 從提取、交聯到組織再生 2025-03-21
- 川大孫勇研究員/樊渝江教授課題組 AM:具有指導性生態位的工程化微通道支架通過調節CSF-1/CSF-1R通路促進內源性骨再生 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