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每年約10%的電量用于室內空調。預計到2050年,空調制冷需求將增加兩倍。因此,開發綠色清潔,高效且低能耗的新型制冷技術具有迫切需求。基于Mie散射理論利用多孔結構進行輻射制冷是一種不需要額外能量輸入的被動輻射制冷方法,具有優異的制冷效率和柔性輕質等特點,已經成為最有希望滿足未來制冷需求的技術。然而,為了實現所需的高太陽光反射率(>95%),高孔隙率不可避免會降低聚合物基底膜的機械穩定性(拉伸強度<10 MPa),尤其是在紫外線長期照射的情況下,聚合物的性能會減弱。此外,大多數孔結構的形狀不可控,阻止了在反射性能上的進一步突破。因此,在聚合物基多孔膜上同時實現高太陽光反射率,優異的機械性能和環境穩定型仍具有挑戰性。
圖1:具有微三明治結構的UHMWPE基多孔膜(MAMS)的制備流程。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瞿金平院士和張桂珍教授研究團隊在“聚合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致孔劑(液態石蠟,LP)”體系中戰略性引入球狀無機顆粒(SiO2微球),開發出了一種簡單且可連續化的“相分離-雙向拉伸”技術,在聚合物膜上創新性地實現了一種微三明治多孔結構(MAMS)。利用UHMWPE分子鏈高度纏結特性,所形成的緊密聚合物骨架可以有效包裹SiO2微球和LP微滴。其中,SiO2微球在雙向拉伸過程中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使得LP微滴在UHMWPE骨架下擠壓下形成橢球狀。
此外,得益于UHMWPE基體優異的穩定性和微三明治孔結構對紫外區太陽光的全反射(≈100%),即使是在61.6 W/m2紫外燈下輻照240 h(分別相當于廣州市7年和弗洛里達州8年的輻照量)、強酸或高溫環境下,MAMS的光學性能和機械性能幾乎沒有改變,展現了其作為新型綠色制冷技術被實際應用在輕質膜式建筑、汽車和食品保鮮等領域的巨大潛力(圖5)。
圖5:具有微三明治結構的UHMWPE基多孔膜(MAMS)的環境穩定性。
該工作“A micro-sandwich-structured membrane with high solar reflectivity for durable radiative cooling”為題發表在《Matter》上(Matter 2024,7,1-12)。文章第一作者是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李煜。
華南理工大學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瞿金平院士和張桂珍教授團隊長期招收博士后,歡迎具有高分子、機械、新能源、柔性電子器件等相關研究背景的人員報名參加。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4.08.020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2023年科研成果集錦 2024-02-11
- 東華大學武培怡/吳慧青團隊《Nano Lett.》: 利用異氰酸酯一步構筑仿生Murray多孔膜 2022-03-29
- 天津工業大學趙健/黃慶林 CEJ:光催化多孔膜材料用于高效處理污染物廢水 2022-01-15
- 北科大&北大楊槐/于美娜/王茜團隊 JMCA:具有被動輻射冷卻和協同太陽光調控能力的智能調光膜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