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工業大學馮清華副教授團隊/武漢大學陳朝吉教授團隊合作,在材料科學頂級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以“Lignin/polysaccharide composite: A nature-made match toward multifunctional bio-based materials”為題發表長篇綜述論文(Prog. Mater. Sci. 148, 2025, 101383),詳細討論了木質素/多糖復合材料的構建策略、特性、潛在應用、現有挑戰和未來機遇。馮清華副教授、陳朝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湖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余詩旭(現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和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陳露為共同第一作者。
圖2. 木質素的功能和應用
圖3. 多糖的局限性
圖4. LPCs的構建策略
圖5. LPCs的應用
圖6. LPCs面臨的現存挑戰和未來機遇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pmatsci.2024.101383
通訊作者介紹:
陳朝吉,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5年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2015-2021年分別于華中科技大學與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21年5月入職武漢大學資環學院組建X-Biomass課題組。從事生物質材料(木材、竹材、纖維素、甲殼素等)的多尺度結構設計、功能化及高值利用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以天然材料解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材料-能源-環境挑戰。以第一/通訊作者(含同等貢獻)在Nature (2篇)、Science、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Sustainability (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5篇)等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總引用31,500余次,H因子96,44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13篇(曾)入選熱點論文。獲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21-2023連續三年入選材料科學領域)、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高被引科學家”終身影響力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亞太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ACS KINGFA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中國化學會纖維素專業委員會青年學者獎”、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優秀入圍獎”、“Advanced Science青年科學家創新獎”、“中國新銳科技人物卓越影響獎”、“R&D 100 Awards”等榮譽。擔任The Innovation Materials聯合創刊人及學術編輯,The Innovation、SusMat、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Batteries、Molecules等雜志編委/青年編委,以及中國化學會纖維素專業委員會委員。
課題組網站鏈接:https://biomass.whu.edu.cn/index.htm
馮清華,湖北工業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2012年獲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加入湖北工業大學,于2015年3月在武漢大學天然高分子與高分子物理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從事生物質基材料和特種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纖維素、木質素基材料、云母和芳綸紙基絕緣材料。近年來,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Research、Biomacromolecules等主流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 仲愷學院肖更生/周紅軍 CEJ:基于木質素磺酸鈉與玉米醇溶蛋白共價結合物穩定的茶樹油皮克林乳液構建-顯著提升農藥遞送效率 2025-04-27
- Orlando J. Rojas教授/盧翊研究員 AFM:木質素原位重組超疏水木材 2025-04-22
- 廣東工業大學邱學青教授/朱東雨副教授 Small: 基于木質素微觀結構調控構建全生物質基大裂紋自修復人工肌肉 2025-04-18
- 廣西大學林寶鳳教授團隊:非熱塑加工新策略 - 按需定制多糖基3D包裝膜 2025-03-27
- 青島大學逄堯堃教授團隊連發 Nano Energy/CEJ: 在海洋多糖基摩擦納米發電機領域發表重要成果 2025-02-28
- 廣西大學林寶鳳教授團隊 CEJ: 便捷、低成本的多糖基抗菌傳感器用于糧食存儲中的吸潮和糧堆熱的全方位監測 2025-02-22
- 南京林業大學木材膠黏劑與復合材料團隊在高強度、抗菌、阻燃生物基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