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學報再回應學術造假:無意提供出名捷徑
2010-01-11 來源:中國青年報(北京)
除此之外,期刊編輯部還會對已發表的文章進行復查。復查的工作會在文章發表后的一年內進行,主要是對文章的數據與此前已有的數據進行對比。復查工作能夠有效檢驗文章內容是否造假。正是在最近進行的復查工作中,編輯部發現了中國井岡山大學兩名教師過去兩年內發表的70篇文章存在造假。Simpson表示,這些文章現在都已被退回,并且,期刊編輯部已將不斷檢視復查的流程、不斷升級復查軟件列為日常工作之一。因此,讀者對《晶體學報》E分卷和晶體學會下轄的其他期刊中刊登的晶體結構的質量會越來越有信心。
在被問及對學術造假事件的調查進展時,Simpson表示,目前調查的情況就是這70篇文章存在造假。他告訴記者,要檢驗已發表的文章是否存在造假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這已經花費了許多非常有經驗的晶體學研究者好幾個月。一旦發現問題,期刊編輯部會給作者一次機會來評論和解釋這些被發現的錯誤。如果發現可能存在造假的行為,編輯部需要確信,某一篇文章的作者的確是在有意欺騙,而不是因為粗心或疏忽犯下的簡單錯誤。目前,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一旦相關作者對這些錯誤作出答復,編輯部會根據作者的答復予以處理。
此外,Simpson還就中國作者向《晶體學報》E分卷踴躍投稿的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訴記者,2008年,《晶體學報》E分卷上發表的文章中有51%來自中國。“這或許可以說明這樣一個問題,那些對自己英語水平不夠自信的作者在類似《晶體學報》E分卷上發表短篇幅的文章要比在其他期刊發表文章要容易一些。另一個原因是,《晶體學報》E分卷為作者高效快速發表已測定的晶體結構提供了便捷的渠道。”Simpson說。
他表示,所有提交給國際晶體學會下屬期刊的文章,不管其作者來自哪個國家,都要經過復查這一環節的嚴格考驗。因此,來自中國的文章并不會因為此次論文造假事件而被區別對待。他特別強調,“事實上,中國的作者已經向《晶體學報》E分卷提交了幾千篇高質量的晶體結構報告,這對科學界來說是一項重大的貢獻。我們深信,在化學晶體領域里,國際晶體學會下轄的期刊一定會在完善晶體結構檢測流程中發揮帶頭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藍劍)
相關新聞
- 東華大學朱美芳院士團隊 Macromolecules:溫度-應力耦合作用下纖維鏈取向與晶體結構的多尺度演變 2025-05-13
- 四川大學塑料高性能化加工與裝備課題組黃華東副教授和李忠明教授Macromolecules: 原位纖維與Mother-Daughter晶體結構共同抑制聚丙烯電介質薄膜電荷傳輸 2024-11-06
- 香港城市大學張其春教授團隊 AFM:基于B─N鍵的共價有機聚合物單晶的制備、晶體結構及物理性質 2024-03-15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門永鋒研究員到蘭州化物所進行學術交流 2015-07-22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舉辦二維X射線衍射進展及應用講座 2014-11-12
- 第十二屆浙江省電鏡與X射線衍射學術交流會暨2012年浙閩滬蘇三省一市電鏡學術會議順利召開 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