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密儀器、文物修復、軟體機器人及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對粘合劑的需求日益嚴苛,尤其是對難以觸及位置的微裂縫修復,急需兼具可加工性與強柔韌性的粘合劑以維持物件的功能性。因此,開發具備粘性、柔韌性、可加工性及耐低溫性的強力粘合劑迫在眉睫。目前,傳統低溫粘合多依賴商用熱熔膠,但這些粘合劑的耐溫性局限于-50°C左右,且在低溫下存在脆化和脫粘等問題,致使粘合劑的柔韌性和強度大幅降低。
蜘蛛網是一種具有卓越強度、柔韌性和粘彈性的天然生物材料。受此啟發,開發一種具備類似優異性能的新型仿生材料,將對不斷增長的可加工耐低溫粘合劑需求起到重要推動作用。聚合物柔韌性源于鏈中原子或基團圍繞共價鍵的內旋轉。同時,非共價鍵的存在也賦予其動態自適應性。故引入能提供豐富非共價鍵、降低內旋轉勢壘的功能助劑,有望使聚合物基復合物在低溫下兼具粘性與柔韌性。基于這一思路,在篩選聚合物種類時,考慮到橡膠聚合物因S-S鍵旋轉能壘低于C-C鍵,可能是低溫柔韌的理想基質;若再引入與橡膠聚合物形成大量氫鍵的空間型功能基元,可協同實現高粘性與高柔性的結合,且能降低聚合物交聯密度與內旋轉勢壘,促進橡膠聚合物鏈的松弛。若能在無溶劑條件下加工,有望制備出集粘性、柔韌性、耐低溫性于一體的強力類蛛網狀粘合劑,在材料科學領域及特定應用場景極具潛力。
圖1.受蜘蛛網啟發的耐低溫柔性粘合劑示意圖。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華南師范大學蘭亞乾/陳宜法團隊通過二硫鍵基聚合物(PTA)與多金屬氧簇(SiW12)的原位聚合,開發了一種具有柔韌性的耐低溫POMs基無溶劑粘合劑(CSSP),其具有高柔韌性和耐超低溫性,可輕松實現公斤級規模制備。CSSP粘合劑在超低溫下表現出高粘結強度,對不同基材具有良好的界面親和力,并具有良好的長期穩定性。該研究工作可能推動超低溫下工作的柔性粘合劑的發展,在修復文物或精密儀器微裂紋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圖2 CSSP粘合劑的形貌、柔韌性和機械性能。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S)元素分布圖顯示了CSSP粘合劑的表面平整且元素分布均勻。CSSP粘合劑在不銹鋼(SS)基底上表現出優異的粘附性能,能夠輕松提起約60公斤的重物,并且在100天內仍能承受2公斤的重量,顯示出其強大的粘附強度和持久性。此外,CSSP粘合劑在不同基底(如不銹鋼、鋁、玻璃)上表現出較高的粘附強度(分別為3.5 MPa、3.2 MPa和2.8 MPa),并且在經過多次粘附-脫粘循環后仍能保持穩定的粘附強度。CSSP粘合劑還可以被拉伸成纖維并編織成類似蜘蛛網的結構,顯示出其優異的柔韌性和可加工性。
圖3. CSSP粘合劑的加工性能和界面粘附測試
CSSP粘合劑可以被注入到復雜的玻璃管模型中,包括簡單的“V”、“I”和“Y”形,甚至復雜的“Love”形狀模型,顯示出其良好的流動性和可加工性。此外,CSSP粘合劑還可以用于修復復雜的界面,修復石頭材質的“孫悟空”雕像的斷裂部分。這些實驗結果表明,CSSP粘合劑在修復微裂紋和復雜界面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圖4:CSSP粘合劑在寬溫度范圍內的性能測試
CSSP粘合劑在-196°C到90°C的溫度范圍內表現出優異的粘附性能和柔韌性。在循環溫度測試中,CSSP粘合劑的儲能模量(G'''')和損耗模量(G'''''''')表現出可逆的變化,表明其在不同溫度下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重復使用性。在低溫下,CSSP粘合劑的粘附強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在-196°C時仍能保持約2.3 MPa的粘附強度。此外,CSSP粘合劑在低溫下仍能保持柔韌性,即使在液氮中浸泡后,仍能多次折疊而不破裂。這些結果表明,CSSP粘合劑在低溫環境下具有優異的耐受性和柔韌性。
圖5:SiW12 and PTA間的理論計算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和分子動力學(MD)模擬研究了CSSP粘合劑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和粘附機制。DFT計算結果表明,PTA和SiW12之間的相互作用能為-107.53 kJ/mol,表明它們之間通過多重氫鍵作用進行穩定結合。MD模擬進一步表明,在25°C時,PTA和SiW12之間的平均相互作用能為-3229 kJ/mol,而在-196°C時,相互作用能增加到-3420 kJ/mol,顯示出在低溫下更強的相互作用。此外,CSSP粘合劑與不銹鋼基底之間的相互作用能也在低溫下顯著增加,表明其在低溫下具有更好的界面粘附性能。
總之,本文受蛛網結構啟發,開發了一種基于硅鎢酸(SiW12)和硫辛酸(TA)原位聚合的無溶劑粘合劑(CSSP)。該粘合劑具有較寬的耐溫性(-196至50℃)、高粘附強度(3.5 MPa)、可加工性和持久穩定性(-196℃, 80天)。其性能顯著優于商用熱熔膠,且可公斤級制備,在低溫修復精密儀器、文物保護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目“An in-situ assembled cobweb-like adhesive with high processability”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 4872. 文章第一作者是忻州師范學院解曉明博士、喬永生博士和華南師大李潤寒博士。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0076-x
- 中科大陳昶樂教授團隊 Angew 綜述:功能化聚烯烴及其復合材料 2025-02-26
- 天科大趙倩-李盛華課題組:基于原位聚合酒石酸的室溫激光復寫磷光材料 2024-09-05
- 江西師大陳義旺教授、南昌大學孟祥川副研究員 AM:原位聚合物框架策略通過緩解“咖啡環”效應實現可印刷和高效的鈣鈦礦太陽電池 2024-01-10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宋育杰副研究員和哈工大劉明教授《Polym. Chem.》:寬溫域力學穩定性鄰苯二甲腈樹脂 2023-04-25
- 西安交大丁書江教授團隊新突破:疏水、耐溫性離子導體軟材料 2020-05-19
- 蘇州大學嚴鋒教授 JACS: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逆粘附離子凝膠 2024-05-12
- 華南理工大學何明輝課題組 Chem.Mater.:超分子低共溶聚合物制備自粘附干式離子導體 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