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搜索:  
劉堯:我國大學存在十五大“流行病”
2010-03-24  來源:科學時報
關鍵詞:大學 流行病 劉堯
 
12 大學“官員”腐敗擴大化
 
大學當然非“凈土”,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大學也會有。從這個意義上說,2009年武漢大學查處了兩位經濟腐敗的校級“官員”并不值得大驚小怪。關于大學“官員”的經濟腐敗問題,武漢大學不是最早的一所,遠的如同濟大學原副校長吳世明等,近的有武漢理工大學原副校長李海嬰等。大學“官員”還在職稱評定、課題申報等重要學術資源的分配中享有“特權”。曾經有媒體報道,教育部評出的第五屆國家高校教學名師100位獲獎者中,擔任黨委書記、校長、院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行政職務的占到九成,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權力腐敗趨向。據九三學社調查,超過九成的被調查者認為,部分或普遍存在學術風氣不正現象。這種現象在大學“官員”群體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從遼寧大學副校長陸杰榮到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志偉,再到廣州體育學院院長許永剛等等許多大學“官員”,接連卷入學術腐敗事件。
 
世事難料,神圣的高等學府,如今淪為反腐新陣地。值得深思的是大學“官員”集行政與學術于一身,其腐敗從經濟腐敗到權力腐敗,并向學術腐敗蔓延。為什么?一方面,權力至高無上,缺少“為官規則”就成了一種無謂的“約束”;另一方面,權力膨脹很自然地轉化為私欲,方便了一己謀私利之舉。一個教授一旦有了行政職位,無論是生活待遇、政治待遇還是社會待遇都有著此前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如此以來,真正愿意死心塌地教書育人的教師少了,想當官的教師多了,腐敗也就成為大學的弊病,既吞噬了大學的肌體,也吞噬了大學的精神。不僅貽害大學發展,更加禍害了下一代。對此,大學要反思:如何還原神圣學術殿堂的本來面貌?如何杜絕經濟腐敗、權力腐敗與學術腐敗?
 
13 論文買賣產業化
 
2010年1月,武漢大學副教授沈陽披露,2007年我國買賣論文“產業”規模約為1.8億元;到2009年,論文買賣銷售額近10億元,規模膨脹5.5倍。2008年6月2日,互聯網上中文僅“代寫論文”一個關鍵詞搜索量就超過3.5萬次。某記者在百度輸入“論文發表平臺”后得到超過10萬條的搜索結果,各類論文發表網站讓人眼花繚亂。有媒體報道,武漢一家論文買賣公司與200多家期刊編輯人員有直接聯系、雇用著80多名槍手、年利潤數百萬元。你會發現,現在的論文買賣確實開始“產業化”了。“產業”作為經濟學概念,泛指各種制造提供物質產品、流通手段、服務勞動等的企業或組織。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經濟學術語會和論文買賣聯系在一起。
 
是什么催生了論文買賣產業化?這個問題繞不開如今備受詬病的學術評價體制。目前的學術評價及激勵機制,通常以論文和著作數量多少為衡量標準。當學術與學者身價、收入直接掛鉤,學術評價成為大學社會地位及調節內部利益關系的主要依據時,學術評價的功利性、短視性和種種偏頗便隨之產生,致使不少學術研究忽視質量,片面追求數量和速度。不健康的學術評價體制,不但為學術不端者找到了最佳借口,甚至會起到“劣幣驅逐良幣”的作用。有人擔心,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惡性循環,會讓整個學術界面臨崩潰。對此,大學要反思:論文買賣隱藏的學術體制弊端有哪些?如何防止買賣論文行為?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打印】【關閉

誠邀關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擔項目
更多>>科教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水富县| 潞城市| 渝中区| 涿州市| 濮阳市| 广水市| 资兴市| 汕头市| 惠州市| 达尔| 合川市| 贺州市| 收藏| 福州市| 华容县| 栖霞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阿克苏市| 乐东| 芜湖市| 汉沽区| 顺昌县| 什邡市| 文登市| 炉霍县| 利辛县| 三门峡市| 台安县| 台东县| 罗田县| 台中市| 砀山县| 宣武区| 龙陵县| 武定县| 贵定县| 噶尔县| 南汇区| 深水埗区|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