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京地鐵,一輛地鐵列車正呼嘯著駛入車站,反方向的另一輛列車緩緩啟動駛離站臺……在這看似平常的畫面中卻暗藏玄機: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牽引供電能耗優化系統”,瞬間把進站剎車的能量轉變為出站列車加速的力量,此消彼長間,已悄悄地節約了大量電能。
軌道交通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成為城市公用設施中最大耗電系統。到2014年,南京將開通6條地鐵線路,1年的耗電量預計高達27億度!但是,南京理工大學的科技人員敲敲鍵盤,就輕而易舉地節電10%,今年這套系統就將在南京地鐵4條線路投入使用,開創國內同類技術先河。
在江蘇,南理工與南京地鐵的合作不是一個特例,而是一個代表。目前,省內外120多個高校院所3400多個學科團隊與江蘇企業結對合作,共建立“校企聯盟”4011個,服務企業科技人員達15000多名。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朱克江說:“從‘星期日工程師’到‘校企聯盟’,在各級科技部門的推動下,經過多年努力,我省產學研工作已由個人行為向組織行為、單個行為向網絡行為、短期項目合作向長效穩定合作轉變”。這三個“華麗轉身”,助推江蘇產學研合作邁入“聯盟時代”。
企業創新不再摸著石頭過河
2009年之前,周全法一直很焦慮,他對于生產高檔鋁合金焊絲的夢想一次又一次在實驗中宣告失敗�?萍紕撔率怯酗L險的,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不創新更是死路一條。作為江蘇新華通焊材集團的董事長兼總裁,周全法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惜重金一次次向夢想發起挑戰。
而在幾年前,他還游離于這個夢想之外。周全法養過豬、干過木匠、當過會計,唯獨沒有跟科技打過交道。他創辦的集裝箱企業,生產一個2000美元的集裝箱,利潤最高的時候能賺200美元,而到了金融危機期間只有十幾美元。
不搞創新就像被逼進死胡同,周全法除了與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別無出路。2008年3月,他與清華大學潘紀鑾院士牽手展開了“自主爬行焊接機器人”研究,這項國際原創的成果目前已經申請了PCT專利,并且在國內多個大型造船廠投入試用。
從此,嘗到科技創新甜頭的周全法一發而不可收,2008年9月,他又把目光投向高檔鋁合金焊絲。
“目前我國每年大約需要3000噸的高檔鋁合金焊絲,每噸價格在9.5萬到11萬元不等,而由于我們的冶煉技術不過關,這些焊絲全部從國外進口,”周全法算著這筆賬,但是更讓他不安的是,“焊接一輛動車組車廂只需要245公斤焊絲,但是因為中國人造不出來,所以國外企業乘機搭售型材,一節車廂8噸重鋁合金就被外商硬生生地啃掉一大塊。”他看到了市場的前景,也感受到了民族產業被國外先進技術拒之門外的壓抑,勢必要把這項技術攻下來。
- 蘇州大學黃埭高新區先進材料產業研究院揭牌 2018-08-02
- 青科大與雙星集團共建“綠色輪胎研究院” 2017-10-19
- 南開大學與太爾膠粘劑(廣東)有限公司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 2017-05-10
- 江蘇科技大學施偉龍/郭峰 PROC: 間苯二酚-甲醛樹脂基復合涂層展現優異防污/防腐性能 2025-03-03
- 河北地質大學盧昶雨、江蘇科技大學施偉龍 Small:酚醛樹脂于純水中光催化生產H2O2中鎳金屬位點對氧氣的調控 2025-02-23
- 河北地質大學盧昶雨、江蘇科技大學郭峰/施偉龍課題組 Small:基于黑色g-C3N4納米片的光熱自修復防污防腐涂層的構筑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