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術界關注中國科學道德問題
2010-07-27 來源:科學時報
科學道德誠信教育
“我相信,永遠不可能杜絕有人惡性造假,但通過教育,大部分人都會遵循基本原則。”
王小凡強調,應該通過教育來預防這類問題。研究生剛進入這個領域,就應該受到科學道德教育,讓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有些事情絕對不能做。中國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應該正視這個問題,從教育入手。
“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NIH)規(guī)定,科學道德倫理是必修課,在研究生入學初,首先用兩天時間集中討論科學道德規(guī)范,不只是讀一些條條框框,這些東西有時很難理解,而是用實例或案例來解釋哪些可以做,哪些行為不能接受,這樣印象就比較深。”王小凡說。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國內很多老一輩科學家們都在關注這一問題。
最近,王小凡在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會面時,專門談了如何從國家層面上推動對年輕科學工作者科學道德的系統(tǒng)性教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最近也主動邀請他和耶魯大學教授林海帆為基金委提供美國科研機構對研究生進行科學道德教育的材料,以幫助基金委組織這樣的必修課在中國施行。
談到處罰,王小凡強調一定要慎重,對于錯誤性質程度不高的不能一棒子打死,“處罰要相對于錯誤的程度,一旦非常惡性的事件發(fā)生并得到證實后,一定要重罰,罰要有威力;這主要從基金管理部門著手,作出很強硬的措施。如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和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guī)定,3年或5年甚或終身不能申請這方面的基金。國內現(xiàn)在的情況是,在該懲罰的時候不懲罰,遇到這樣的事情不了了之。”
“我認為這樣做非常危險,到最后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大部分人都是無辜的。因為今天中國的崛起肯定受到西方的矚目,有的人會為之高興,因為科學無國界;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你對我的優(yōu)勢地位的挑戰(zhàn),就專門挑你的毛病。偏偏國內又有人干這種事,那他就會把你的這種做法加以渲染,整個國家的形象都會受到影響。”
中國科學發(fā)展中存在的科學道德問題也引起中美兩國科學界的重視。據(jù)中國科協(xié)網(wǎng)站6月30日的消息,中國科協(xié)與美國科學促進會日前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成立道德聯(lián)合指導委員會,以協(xié)調雙方在科學道德領域內的合作。
王小凡說:“這是一件好事,希望能看到成效!”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學術界的兩大悲哀:研究生盼畢業(yè)?,研究員盼退休 2019-10-22
- 有機物鍵能數(shù)據(jù)庫(iBonD)面向學術界免費開放 2016-11-02
- 學術界現(xiàn)狀及海歸高校前景分析 2016-10-08
- 中國工程院公布“院士科學道德守則” 2012-06-28
- 科學道德教育或將列入高校必修課 2012-06-11
- 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座談會在武漢大學召開 2012-04-18
- 蘇州大學李剛教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Wai Cheong Tam博士 IJBM:牙周組織生物大分子研究進展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