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紀念有機化學家汪猷先生百年誕辰
2010-09-2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9月20日,初秋的上海陽光溫煦,戴立信、陸熙炎、張禮和、張友尚、黃乃正、陳慶云、袁承業、林國強等院士和朱志遠、梁文平、杜燦屏、徐耀忠、陳海寶、錢文藻等專家學者,老領導丁公量,以及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等近300人,齊聚一堂,紀念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有機化學家、我國生物有機化學的一代宗師汪猷先生百年誕辰。
“汪猷先生為國家科學事業奮斗一生,在有機化學方面建樹極巨,舉世公認。他高瞻遠矚,與時俱進,為我所的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所長丁奎嶺認為,“汪先生心系祖國、自覺奉獻的愛國精神,實事求是、求索不息、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永遠是我所的寶貴財富,也永遠是我們新一代科技人員學習的楷模。”
汪猷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4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外籍院士;1988年當選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通訊院士。汪猷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建樹頗豐,他在甾體化學、抗生素化學、糖類、多肽、蛋白質、核酸化學和生物催化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國抗生素研究和生產的奠基人之一,是“全合成結晶牛胰島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兩個協作研究項目的主持人之一,長期領導組織了天花粉蛋白結構的研究。
“上海有機所‘兩經兩緯’的學科布局,我國生物有機化學的學科開拓,有機所活躍的學術氛圍和濃厚的學習風氣,是汪先生留給有機所的寶貴財富。”戴立信介紹說,“無涯之知,世代之功”,“一旦功成千錘煉,不經意處百年愁”是汪先生常說的,他用精練雋永的詩句告誡科研工作者探求知識永無止境,必須世世代代努力;科學研究必須嚴謹、認真,一個疏忽不經意間就會帶來百年愁。
陸熙炎院士則介紹了與汪先生一起從事科研工作的情況,并詮釋了汪猷的“三敢三嚴”精神。
在北京大學唐有祺院士看來,“汪猷的淵博學識、為人品格以及為新中國科學事業篳路藍縷之精神令人敬仰”。
上海有機所黨委書記郟靜芳表示,“創新2020”為上海有機所展現了新的發展藍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將繼承和發揚以汪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把有機所真正辦成“一流成果、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人才”的研究所。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舉行“2010年汪猷科學講座” 2010-05-14
- 著名有機化學家蔣錫夔院士:一生追求科學美 2017-08-03
- 美國著名華人有機化學家張緒穆教授訪問蘭州化物所 2009-12-28
- 紀念徐僖院士誕辰100周年暨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研討會今天隆重召開 2021-01-16
- 紀念何炳林院士誕辰100周年暨中國化學會第19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在天津舉行 2018-08-27
- 紀念吳人潔先生誕辰90周年專題活動將于10月23日在杭州召開 2017-09-28
- 西南大學黃進教授和甘霖副教授《紀念張俐娜教授專輯》綜述:表面修飾方法學研究助力纖維素納米晶新材料發展 202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