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條例實施30周年綜述:基本實現獨立培養高層次人才
2011-02-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親歷者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研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
學位教育讓我終身受益
在清華大學“文革”后畢業的學生中,我是首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作為我國自己培養的科技工作者,我是國家學位制度的受益者,同時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也在全身心踐行著國家學位制度。
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我作為科研骨干和專題負責人,先后參與完成了多項大型水利工程的論證與設計工作。系統的學位教育,使我的科研業務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提高。
我參與完成了南水北調工程、三峽工程等多項重大工程咨詢評估工作及全國水資源中長期規劃、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等多項國家級規劃編制工作,先后5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并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
回顧我的整個求學和工作經歷,是學位教育塑造了我,讓我終身受益。上世紀80年代的留學潮和90年代初期的下海經商潮,對每個人的沖擊都很大,而我在博士階段學的是系統工程專業,應用面較廣,但我還是真正想為水利事業作一點微薄的貢獻。當時我們承擔了海南的一個項目,2年內在海南呆了16個月,中間就回了三次家。為節省上下班時間,我的辦公室里有個折疊床,一年中有半年甚至更多的時間睡在辦公室。
堅持走以知識報國的學者道路,才能學有所用,并取得好的成績,繁榮我國的科技事業。我們的學位教育應培養研究生這樣的志向和情懷。
西藏地質調查研究院一分院副院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生尼瑪次仁:
雪域高原沐浴知識陽光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教育工作、學位工作開始大幅向西部欠發達地區傾斜,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立,為我們這些身處一線的人員創造了繼續深造的機會。
2005年,西藏自治區地礦局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開展了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與培養工作,西藏地礦系統70余名像我一樣的地礦科研與生產一線的同志有幸成為工程碩士學員,重新步入久違的課堂,開始新的知識探知。
學校為我們這批來自高原的特殊學員“量身定制”了符合自治區地質事業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并選派了一流的師資團隊,其中不乏地學大師、兩院院士和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學者。更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學校根據專業學位教育的特點,實施校企“雙導師”制度,學位制度與培養模式的創新給我們這些仍然堅持一線工作的人們創造了極好的學習平臺。現在想來,如果沒有當時學校的悉心安排和嚴格要求,就不會有我畢業時完成的一幅幅高精度的地質圖,一份份高水平的科研、生產成果和贏得專家們充分肯定的學位論文。2006年,我被聘為地質礦產高級工程師,2010年7月,我又成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構造地質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如今,高層次、多渠道、寬領域的專業學位教育已經在西藏地區全面鋪開。越來越多的藏族同胞開始和我一樣重新步入課堂,沐浴知識的陽光。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推動《學位條例》修改為《學位法 2011-03-22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楊小牛課題組招聘高層次人才(研究員、特別研究助理) 2021-05-14
- 杭州師范大學劉俊秋研究團隊面向海內外招聘高層次人才 2020-05-29
- 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學科招聘高層次人才 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