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大學成“車間”
2011-03-1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理想中的大學,是一個出產思想精品和學術“工藝品”的地方。研究人員在某一專門領域傾注多年的心血,產出的成果應該代表這一領域的最高或最新成就。這應該是學術研究不言自明的守則。然而,由于一些大學過于強調“大干快上”,出產學術產品的大學變成了“車間”,精品和工藝品也變成了“山寨品”甚至是“次品”,這是令人遺憾的現象。
大學變成“車間”,是因為用企業的邏輯取代了大學的邏輯。比如一個理工科的大學,原來一年承擔200多個課題,來了個新校長,大手一揮:我們今年上400個!這樣,科研人員的任務就是怎么把這400個產品制造出來交差。在這樣的重壓之下,出一些“山寨”產品或“次品”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出“山寨品”是因為學術的創新性被扼殺了。創新性應該是學術的生命力所在,同時也是需要培育的,拔苗助長必然會導致創新性的喪失,進而導致一些跟風、模仿的“山寨品”。在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唯西方學術界馬首是瞻,甚至不惜淪為學術“二道販子”的現象屢見不鮮!按纹贰眲t更加等而下之,不但不具備“創新性”,連學術研究基本的規范都棄之不顧,剽竊、抄襲等不光彩的行為損害著學術的質量和信譽。
不讓大學淪為“車間”,我們首先呼吁務實的治學理念。大學不同于工廠,學術生產有自己的邏輯,不能用企業邏輯取代大學邏輯。其次,我們呼喚學術自律,對學者而言,尊重學術規范,就是尊重自己。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學者因為自己產出的“治學理念”或“次品”觸犯了國家法律,而被訴諸公堂。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學術爭端都需要法律去調整的,法律應當給學術自治留下必要的空間。對大學而言,法律只是一個底線,但如果一些人不自覺遵守學術共同體的準則,那么對不起,國家法律就要對你說不,對你的行為給予懲處。也就是說,當你抄襲了別人的東西,甚至作假,法律的板子就要打在你身上。即使如此,我們也還是希望,法律的板子不光要打在“制造者”的身上,還要打在那些讓大學變成“車間”的人身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 Matter:柔性傳感器界面再突破 - 超細微柱賦能強韌粘接與高靈敏感知 2025-07-01
- 西南大學康燕堂/徐立群/徐琨 Adv. Mater.:空心普魯士藍納米框架仿生增強梯度抗菌涂層 2025-07-01
- 太原理工大學葉亞楠/朱石磊團隊 Adv. Sci.:通過高度競爭的動態氫鍵網絡中的快速鏈式弛豫實現超大變形下的超低滯后效應 2025-07-01
- 齊魯石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車間順利交接 2013-02-26
- 德國科技創新路徑揭秘:從實驗室到車間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