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可商用的納米發電機在美問世
2011-03-3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30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科學家今天宣布研發出了首個可商用的納米發電機。研究人員稱,這種柔性芯片可依靠人體運動,如手指的壓力或脈搏的震動產生電力,有望讓iPod等電子設備同電池說“拜拜”。
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王中林(音譯)領導的科研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國家會議和展覽大會上展示了該研究成果。他們通過按壓位于兩個手指之間的納米發電機,分別給一個發光二極管(LED)燈泡和一個液晶顯示屏(LCD)提供電力,以此證明了其在商業上的可行性。
這種納米發電機由平放在彈性高分子薄膜襯底上的氧化鋅納米線和兩端的電極構成,其技術關鍵——壓電材料氧化鋅納米線能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這些氧化鋅納米線的直徑僅為頭發絲寬度的1/500,王中林團隊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將數百萬根氧化鋅納米線中的電荷捕捉起來并集合在一起。同時,他們也開發出了一種可讓納米線沉積在大小僅為郵票1/4的柔性高分子薄膜芯片上的新手段。
王中林表示,5個納米發電機結合在一起,能產生3伏特的電壓和1微安的電流,電壓與兩節普通的AA電池相當。從王中林2005年開始研究納米發電機到現在,6年來,納米發電機的輸出功率提高了幾千倍,輸出電壓提高了150倍。未來,人們可將很多納米發電機組合在一起,為iPod和手機等電子設備提供電力。
科學家指出,納米發電機產生的電力可以存儲在電容器內,定期驅動傳感器并無線傳輸電信號。而且,未來人們可以通過散步來激活放在鞋子內的納米發電機,為手持電子設備提供電力;心臟跳動可為植入體內的胰島素泵提供電力;甚至輕拂的微風都能讓納米發電機為探測環境的傳感器提供電力。
王中林表示,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進一步提升納米發電機的輸出功率,并可能3—5年內最先在環境檢測傳感器上實現其商業運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陜科大王學川/劉新華/岳歐陽等 Nano Energy:基于按需調整負泊松比結構的高效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在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 2025-03-01
- 青島大學逄堯堃教授團隊連發 Nano Energy/CEJ: 在海洋多糖基摩擦納米發電機領域發表重要成果 2025-02-28
- 中科院納米能源所張弛研究員團隊 ACS Nano:氫鍵活化織物基超高電流密度摩擦伏特納米發電機 2025-02-19
- 中國科大陳昶樂教授課題組 JACS:商用催化劑共聚合成極性全同聚丙烯 2024-03-04
- 福建師大 CEJ:CsPbBr3與商用聚合物的無溶劑共混 - 界面可視化、帶隙工程和3D打印穩定性的提高 2024-01-31
- 湖南工業大學在商用織物摩擦納米發電方面取得進展 2021-04-12
- 美國東北大學白若冰教授課題組:液晶彈性體的熱力耦合中的合成-加工-性能關系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