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張俐娜教授獲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
2011-04-0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當地時間3月29日,美國化學會纖維素和可再生資源材料分會主席宣布,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俐娜教授獲得2011年安塞姆·佩恩獎(Anselme Payen Award)。由此,她成為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人,
美國化學會獎代表國際化學界的水平,其中安塞姆·佩恩獎是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評獎委員會主席在給張俐娜的祝賀信中說,今年是“居里年”(紀念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張俐娜作為在纖維素和可再生資源材料基礎研究上作出突出貢獻的杰出女科學家,此次獲得安塞姆·佩恩獎具有雙重意義。明年3月,她將赴美參加美國化學會為祝賀她獲獎而舉辦的系列講座及頒獎儀式。
張俐娜此次獲獎得到評委高度認可,并獲一致通過。評委們認為,“張俐娜教授帶領的研究隊伍通過開發一種神奇而又簡單的水溶劑體系,敲開了纖維素科學基礎研究通往纖維素材料工業的大門。這是一個實驗室基礎研究到工業化試驗的神話般故事”,“她創建的‘綠色’溶劑低溫溶解的新理論和技術是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重大突破”,“她在生物質材料的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上作出了重大貢獻,已成為當代纖維素化學領域的領軍人物”。
據悉,安塞姆·佩恩獎于1962年設立,包括獎狀、獎章和獎金3000美元,它由美國化學會(ACS)纖維素和可再生資源材料分會提供,是鼓勵對纖維素及其產品在基礎科學研究和化學技術方面作出卓越貢獻的人,世界各國所有致力于纖維素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均有資格獲得提名。獲獎者是基于一套嚴格的評審程序評選出來的。
張俐娜25年前從日本回國后一直致力于生物質資源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她帶領的團隊利用農業廢棄物如棉短絨、蔗渣、蝦殼、蟹殼、豆渣等原料,通過高分子物理方法和“綠色”新技術,將其轉變為有實用價值的新材料。她和學生經過長期辛勤工作和鍥而不舍的努力,已取得一批原創性優秀成果,成為纖維素材料領域的世界著名科研組。國內同行認為其研究成果能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科學問題,有利于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領域的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曹鵬飛研究員獲2021年美國化學會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青年研究者獎 2021-07-17
- 中科院化學所王篤金研究員當選2018年美國化學會會士 2018-07-25
- 美國化學會發布2017年化學研究進展 2017-12-22
- 張俐娜院士領取化學大獎 為獲得該獎首位中國人 2012-03-29
- 西南大學黃進教授和甘霖副教授《紀念張俐娜教授專輯》綜述:表面修飾方法學研究助力纖維素納米晶新材料發展 2021-09-20
- 深切悼念 | 著名高分子物理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2020-10-19
-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課題組綜述:三螺旋多糖鏈構象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 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