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國際會議學術缺失藏利益鏈 發論文成參會首要目標
2011-05-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學術會議注冊費漲價賽房價
“學術會議注冊費漲得賽房價,以前1000元左右的注冊費現在都是2500元左右,翻了一番,菜買不起了,會也開不起了。”在科研人員聚集的科學網上,這樣的留言俯拾皆是。
這背后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一場會議收入往往也相當可觀,雖然不排除純粹進行學術交流的正規會議,但也不乏一些單位抱著賺錢的目的舉辦會議。
華中地區一所重點高校的張教授曾協助學院辦過兩次學術會議,他給中國青年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國內千人以上的學術會議不在少數,按照1000人與會,可以收取注冊費和論文發表費、住宿等各項費用,人均3000元,就有300萬元,除掉邀請大腕演講費用,支付給國外出版機構費用,租用場地、住宿安排,一場會議往往可以賺到100萬元左右。
此外,如果會議達到一定級別,還可以拿到學校一筆數目可觀的補貼。
與此同時,一些會議還招募公司代表,名義上為其提供商機,實為收取大量的會議贊助費,“這就是借學術會議大肆賺錢的實質。”
有學者實錄了某省一次風濕病學會會議日程表其中一天議程:
9時30分至11時30分,硬化癥講座;
11時至11時20分,A公司產品介紹;
11時20分至11時40分,B公司產品介紹;
11時40分至12時,C公司產品介紹。
14時至15時30分,皮肌炎講座;
15時40分至16時,D公司產品介紹。
18時至21時,E衛星會。
“學術會議從頭到尾感受不到學術氣氛,實際已變成了藥廠的‘藥品推銷會’。”這位學者感慨之余做了一項統計:總共兩天半的會,會議有效時間980分鐘,藥廠發言及其促銷活動卻占了595分鐘。
學術會議蘊含無限商機,有人則看準了這樣的機會,由此催生出會議公司,專門來張羅各種“學術會議”,并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對媒體透露,這些會議公司,多為從國外引進的所謂高級人才所開辦,他們一般就是租個辦公室,雇幾個懂外語的員工,便可開始組織籌辦國際會議。這種會議公司的主要收益,來自于與會人員交納的參會費。費用一般在每人2800元以上。即使這樣,也有市場需求。
“這種會議也就召開一天,上午搞個開幕式,下午分組討論一下,連閉幕式也沒有就結束了。”在邱均平看來,這些會議公司,也是造成國際會議泛濫的根源之一。“原本我以為這種公司只在武漢有,后來通過同行了解到,原來北京、上海也都有類似的公司。他們的利潤很大,一年能賺上百萬元。”他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中國化學會2024年軟物質理論計算與模擬學術會議將于2024年11月8-11日在廣州舉辦(第一輪通知) 2024-03-20
- 會議通知 |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國際纖維素與可再生材料研討會將于2024年9月20日在成都召開 2023-10-19
- 會議通知 | 2023年國際橡膠會議暨第19屆中國橡膠基礎研究研討會將于11月7日在海口召開 2023-08-31
- 第四屆先進凝膠材料與軟物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5-05-21
- 中國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將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開 2025-05-12
- 中國化學會第七屆西南地區高分子及復合材料學術研討會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云南·昆明舉辦(第二輪通知) 2025-02-26
- 天科大司傳領/徐婷、廣西林科院王軍鋒 SusMat 主封面論文:纖維素基水凝膠在柔性傳感器中的調控與作用機制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