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貴在“求變”而非“正確”
2011-06-2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6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學3名教授離開南科大團隊,并發布聯名公開信《要改革不要口號》,直指南科大現存的多種問題。6月22日,南科大學生家長發表公開信支持南科大和朱清時,稱港科大3名教授無視南科大的努力。朱清時表示,現在南科大正處于最困難時期,家長們能站出來寫公開信,與南科大同甘共苦,他很受鼓舞。對于港科大3名教授的質疑和批評,朱校長也一一作出了回應。(據《新京報》)
作為一名65歲的長者,朱清時校長一向給人溫文爾雅的印象,但是這一次,他對港科大3名教授的激烈“反擊”讓人有些意外,比如透露他們離開其實與報酬有關,批評他們的做法不厚道,與45名學生相比,“某些老師應該汗顏”,等等——這幾乎是與舊日合作伙伴撕破臉皮了。朱校長的激烈反應,印證著南科大“內憂外患”之嚴重。南科大教改何去何從?大家都在這樣問。
港科大3名教授對南科大教改提出的批評意見,單純地看有其道理,比如“自主招生、自授文憑”絕不是高教改革的核心,不應該鼓動學生拒絕參加高考,“高校去行政化”不能淪為嘩眾取寵的口號。但是,若把這些批評置于現實國情下考量,不得不說,3名教授的批評就有些不切實際了。譬如,“自主招生、自授文憑”在香港已經不是高教改革的核心,但在內地,這也許就是目前的一個教改突破口,是必須邁出的第一步。
當然,與其把3名教授的批評視作苛求,不如視之為希冀。社會輿論對于南科大的種種質疑也是如此,大家都是出于好心,是希望南科大教改取得成功。只不過,我認為有一點似乎需要明確:南科大教改的意義,首先并不在于它是對的、好的或一定要取得成功,而是首先在于求變。
即便像我這樣堅定支持南科大教改的人,也不能肯定南科大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但哪怕不正確,有變革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現行高等教育體制積弊不少,急需改革。當此情況下,我們首先需要求變,不管這種變革是對是錯,變總比不變好,只有通過變革,通過不斷試錯,我們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而沒有變革,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正確的彼岸在哪里。
南科大就像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人,他可能迷失方向,甚至可能摔倒,但我們首先應該鼓勵他走下去,不能因方向之爭或者害怕摔倒而躑躅不前。這就是南科大教改的首要意義,除舊革新,這本身就具有了不起的意義。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南科大的選擇,支持朱清時校長的矢志不移,理解45名學生及其家長的信心和決心。他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同時,他們的選擇是在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探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