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論:中國應留住年輕科研人才
2011-08-0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8月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發表社論——《留在家中》(Staying at home),認為當前中國應當采取措施,努力留住年輕一批的科研人才。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在中國,幾乎所有剛剛取得博士學位的優秀人才都選擇將出國作為自己科研事業的起步,而呆在國內的博士通常選擇離開學術界,進入到待遇豐厚的生物技術、制藥業等。如此使得科研出現青黃不接,科學家不得不培養新一批研究生來填補空白。
盡管中國的科研投入在加大,但當前的科研體制迫使很多人才別無選擇,只得離開。特別是,國外很多實驗室的設備優于中國,給博士后的待遇可以等同甚至超過一個中國資深PI(項目負責人)的待遇。
中國大學和研究所對招聘高質量(本土)博士后失去信心,他們知道每當一個新職位出現時,很可能就被那些有海外背景的人給搶走。一份平庸的簡歷一旦寫著哪怕是短暫的國外工作經歷,其立馬就能打敗一份擁有一堆雖然實在、但是在國內完成的學術成果的簡歷。這樣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想在中國成功,先去趟國外吧。
興許,這樣的情況會有所改變。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等機構正在開展一系列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為年輕人才提供條件不亞于海外的職業發展需求。
這樣的努力在接下來幾年內將是意義重大的。中國的數家頂級機構正在考慮提高博士后待遇,還有新設備的投入等。中國的博士也將考慮在國內開始自己的職業發展,研究機構在納賢時,將更認真地看待本土人才,而非一味追求海歸。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NATURE《自然》2018年度囊括最重要科學事件的十大人物 2018-12-19
- 《自然》《科學》(6.12-6.18)高分子材料科學前沿要聞 2017-06-19
- 《自然》發布科研合作指數 20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