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應各美其美
2012-03-30 來源:人民日報
陳寅恪先生每次講課,總是開宗明義:“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講過的,我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言人所未言,這是陳寅恪先生追求的特色。
對于一所大學而言,也應如此。
早年,季羨林先生曾被問及北大和清華兩所學校的不同風格,他說,“肯定不一樣,這并不奇怪,就好比李白和杜甫是兩個好朋友,但卻風格迥異。”
有大學校長將大學之特色做了形象的比喻:“特色”就像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離開它,你就會窒息而死。
我們從世界上一些知名大學的“校訓”或箴言所傳遞出的不同的精神內涵當中,能夠感受到世界著名大學的個性之美。牛津大學強調“求是、辯證、以人為本”,耶魯大學主張“教育不是為了求職,而是為了生活”,麻省理工大學要求自己的學生“理工與人文相通,博學與專精兼取,教學與實踐并重”,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與“行勝于言”,北京大學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這些優秀大學的特色文化令這些學校在世界高校之林中,顯得卓爾不群,也使得他們的學生因母校的厚重文化和與眾不同而感到自豪。
從歷史來看,我國高校曾因客觀的歷史原因,出現了個性不分明、特色不明顯的問題。不少高校盲目求大、求全,定位不清晰、育人目標不明確,導致了很多高校采用一個辦學模式,一條發展路徑,一種培養規格,千校一面。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特色發展的重要性。這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更顯得重要。
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1907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強調,“普林斯頓不像哈佛,也不希望變成哈佛那樣;反之,也不希望哈佛變成普林斯頓。我們相信真正的活力在于多樣化,在于各種思想的相互補充,相互競爭。”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大學的特色?或許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但有這樣幾個例子很具代表性,也會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斯坦福大學以前曾有過一個規模不大的建筑學院,在美國大學的建筑學院專業排名中,位于十名之外。學校為此做了研究,將為使建筑學院進入前五名而需要的投資與將同樣多的投資應用于其他學科所產生的收益進行對比,如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等。最終,學校的決策是,取消建筑學院,集中精力和資源辦好其他學科,突出特色與長項。
1904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在查理斯·范海斯校長的領導下提出了“威斯康星理念”,范海斯認為,威斯康星大學要在一個農業大州“美國的奶牛場”中生存和發展,教授的皮靴上不能不帶有牛糞,他們明確了學校的定位,立足農業服務。經過幾年的發展,哈佛大學校長艾略特詼諧地評價威斯康星大學,“如果你到威斯康星大學去,別忘了吃那兒的冰淇淋,非常可口好吃。”艾略特說,威斯康星大學是一所優秀的州立大學,它之所以取得這樣的地位,是由于在為州服務的過程中,威斯康星大學在學科方面辦出了特色,在畜牧科學、生物科學和細菌科學等學科都取得全美領先地位。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期待當我國有更多的高校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時,能夠形成一個各具特色、個性分明的光彩奪目的中國高校群體。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 Matter:柔性傳感器界面再突破 - 超細微柱賦能強韌粘接與高靈敏感知 2025-07-01
- 西南大學康燕堂/徐立群/徐琨 Adv. Mater.:空心普魯士藍納米框架仿生增強梯度抗菌涂層 2025-07-01
- 太原理工大學葉亞楠/朱石磊團隊 Adv. Sci.:通過高度競爭的動態氫鍵網絡中的快速鏈式弛豫實現超大變形下的超低滯后效應 2025-07-01
- 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揭曉 | 以學科分類來衡量世界一流大學 2020-07-23
- 雙一流大學2000-2018年度國家三大獎統計情況 2019-06-28
-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首次發布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