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俐娜院士:珞珈山下的化學魔術師
2012-03-31 來源:人民日報
只需幾日和煦的春風徐來,光禿的枝條上便綻滿了潔白的櫻花,珞珈山上漫山遍野的櫻花將武漢大學裝點成長江之畔一顆璀璨的明珠。每年初春時節,多情的大自然都會準時在這里上演這場神奇的魔術秀。
武漢大學這塊靈秀之地也有一位自己的魔術師。與大自然魔術師相比,她雖然不能呼風喚雨,但是表演的魔術之精彩程度絲毫也不遜色。她略施“法術”,就能把豆渣、甘蔗渣等農業廢棄物溶解并最終變成漂亮的服裝等。她就是現年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近日,她因獨創的“水體系低溫溶解法”獲得美國化學頂級大獎安塞姆·佩恩獎,成為半個世紀以來首個捧得該獎的中國人。
踏上搞科研之路
1940年8月,張俐娜出生于福建光澤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張國熊畢業于清華大學。受家庭熏陶,她五六歲時就開始接受啟蒙教育,并表現出對科學的濃厚興趣。但是少年時代的她志向是做小學老師,而不是當科學家。初中畢業時,張俐娜打算報考師范學校。這時,她的班主任馬叔南提出了一個后來證明改變她人生軌跡的建議:“報考高中、成為科學家,為科學事業奮斗。”于是,張俐娜改變報考志向,考入高中,之后進入武漢大學化學系學習。
1963年,張俐娜畢業后在北京鐵道科學院工作,10后年,回到母校武漢大學任教。1985年,她獲日本政府學術振興協會獎學金,赴大阪大學做訪問學者。回國后,她一直致力于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在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中開始了生物質研究,并逐步成長為在該領域具有國際影響的科學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西南大學黃進教授和甘霖副教授《紀念張俐娜教授專輯》綜述:表面修飾方法學研究助力纖維素納米晶新材料發展 2021-09-20
- 深切悼念 | 著名高分子物理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2020-10-19
-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課題組綜述:三螺旋多糖鏈構象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 2020-02-17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武漢大學 AFM:一種用于植物生長照明和光學溫度傳感雙功能的可回收發光透明木膜 2025-04-16
- 武漢大學常春雨教授課題組 Nat. Commun.:具有突跳失穩特性的氣動水凝膠人工肌肉 2025-04-10
- 武漢大學鄧紅兵/趙澤團隊 Sci. Adv.:廢棄花粉和棉纖維“變身”高性能、水加工和可持續的生物塑料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