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記者桌上有一個灰色的名片夾,樹脂質地,結構精巧,陽刻著“Objet”LOGO。這是個其貌不揚的名片夾,恐難吸引身后來往同事的目光。但是,當我告訴你,這個名片夾是由一臺型號為Objet30的打印機在7個小時之內打印出來的,你會否懷疑自己聽錯?你會否忍不住拿起它細細端詳?
你沒弄錯,這就是現在全球流行的3D打印成型技術,一般應用在工業設計領域。汽車、日化、家具、電子、醫療、科研……3D打印早就滲入到你的生活,只是你之前不知道。
設計人員的“眼見為實”
如果好友給單身的你介紹了一個女朋友,你會只憑著一張照片就認定她合不合眼緣嗎?一定不會,結論一定是在見過真人后才下的。
設計界也一樣,若設計一臺機車發動機,一定要事先鑄造出鑄型,后慢慢研究;若設計一款飲料瓶,定會做出實體模型看實際效果。
用木材或金屬加工出原型件的過程往往耗費少則幾周,多則幾月。而如果嫌周期過長而跳過這一過程,很可能會漏過設計上的缺陷,到最后還要回過頭來重新修改,開發速度不增反降。
3D打印成型技術誕生在20年前,甫一出現就被認為是設計領域的革命性創新。因為,該技術讓原型件的制作過程縮短到幾十或幾個小時。“我們已經縮短了5到6周的臨床試驗設備生產時間。”Lvivi公司的首席技術官DiMino說。
因為快速,制作高質量的仿真原型的成本也較為低廉,意味著設計團隊可以在項目過程中實現原型檢測,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行的。
俗話說眼見為實,但在設計人員的概念里,眼見為實往往指的是觸感。現在出現的虛擬現實等仿真技術,通過運算可以使我們看到設計原型的3D視頻,觀察角度隨時更換。但是,設計師們還是會在這之后制出原型件,作為傳達產品感觀、觸感及運作模式的載體。
“客戶會說:‘你打出的原型是我描述的樣子,但現在看見了實物,我想X、Y或Z的地方還是需要修改’。”Orchid Design公司的邁克勞林說在使用了3D打印機之后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