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職稱評審患了什么病
2012-08-28 來源:光明日報
評職稱要經過怎樣的歷程?不少高校教師對此諱莫如深。
今年以來,由高校職稱評審引發的社會關注不斷: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因不滿職稱評審,揮拳打向評審委員會的教授;湖南省高校職稱評審中,有評審委員在賓館“開房收錢”;西北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在網上公開宣布,以后不再參加“職稱游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稱,大學職稱評審制度“病得不輕”。
職稱評審制度到底患了什么病?它的程序是否公平?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病癥一:程序“外緊內松”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其實,職稱評定并不像它表現出來的那么“亂象叢生”,甚至,它的過程可以用“程序合理、規則嚴謹”來形容。
北京某大學副教授李易向記者還原了評職稱的大致經過!叭绻甑滓M行職稱評選,那么在6月份的時候,學校會把相關規定發到院系,大家根據條件做準備;8月份,校方一般會確定名額、出臺細則,并給予老師一兩周的時間準備材料報名。材料一般一式三份,這時,報名的老師要先經過第一關,就是‘盲審’!彙贫仁请p向匿名,彼此不會知道對方的信息。這個過程會‘淘汰’掉少量的報名者,相對公平。通過‘盲審’后,老師們要通過第二關‘專家評議組’的審核。如果是經濟管理專業,一般是中文、金融等‘文科評議組’專家進行評審,如果得到了全部選票的三分之二,就進入第三關——學校學術委員會的評議。學術委員會根據各項條件以及得票等標準綜合考慮,評議出最終結果并進行公示。整個過程會歷時3到4個月的時間!
而在這種看似嚴謹的程序下,卻滋生出各種“潛規則”。李易解釋道:“比如‘盲審’,盡管雙方的信息都保密,但學校之間卻總有默契,因為,自己學校總有機會落到對方手里,大家對此心照不宣,除非真的說不過去,不然不會被‘盲審’攔住腳步的。當然,一個都不淘汰也說不過去,會象征性地淘汰掉準備不太充分的。”
同時,李易認為,評議組專家“外行評內行”,“他們往往是‘大文科’或‘大理科’的范圍,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很難給出客觀評價”。
而最不合理的卻并不在此,李易認為:“‘專家評議組’一般只有一下午的時間投票,一摞摞資料他們翻完一遍都有難度,更何況是認真看。這樣外緊內松的政策最容易滋生各種潛規則,而極低的通過率更助長了這種潛規則的‘發揚光大’!
于是,出現種種亂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病癥二:關系網的“侵蝕”
關系網,是職稱評定繞不過去的坎兒。
“發稿子要找人,申請課題要找人,報名要找人,投票還要找人?傊,找不到人寸步難行!崩钜渍f,“有幾篇論文、有多少課題都是評職稱的硬性條件,而這些,都要靠找人!
廈門某大學老師李興(化名)告訴記者,按學校規定,講師評副教授要在權威期刊上發三篇論文,還要有幾篇核心期刊論文。“就權威期刊發的論文數,達到的可能性非常小!彼f,院里有兩位青年教師工作六年還沒完成任務。為了在評職稱的先決條件上高人一籌,這個暑假他打算不回家看父母了,留在學校專心寫論文。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誠聘教授、副教授 -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南京林業大學中比先進生物醫用材料聯合實驗室 2022-05-02
-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遵峰教授擬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022-02-14
- 破“五唯”,不得把SCI、出國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不得填寫人才帽子 | 高校教師職稱改革意見稿發布 2020-07-27
- 科技部:將服務企業情況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審等重要內容 2020-03-23
- 我國將設立“正高級”工程師,工程師以后怎么評職稱 2018-10-29
- 2020年度基金委化學部重大類型項目評審會專家名單公布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