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制造出了迄今最薄的有效可見光吸光器
2013-07-3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制造出了迄今最薄的有效可見光吸光器,這種納米結構的厚度僅為普通紙的千分之一,最新設備有望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并提高其光電轉化效率。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納米快報》雜志上。
參與該研究的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學教授斯泰西·本特說:“太陽能電池越薄,需要的材料越少,成本也就越低。我們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在減少太陽能電池厚度的同時不損失其吸收太陽光并將之轉化為清潔能源的能力。最新設備做到了這一點——非常纖薄的一層材料就幾乎可將特定波長的入射光全部吸收。”
理想的太陽能電池應該能將可見光光譜上的所有光收納其中——從波長400納米的紫色光波到波長700納米的紅色光波以及不可見的紅外線和紫外線。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制造出了一些纖薄的圓片,其上布滿了5200億個約14納米高、17納米寬的圓形的金納米點。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博士后研究員卡爾·赫格和同事使用原子層沉積過程,在圓盤上添加了一層薄膜涂層,利用這一技術,他們能整齊劃一地包裹粒子并將薄膜厚度控制到原子級,由此可以僅僅通過改變納米點周圍涂層的厚度來調諧系統,這也是最新研究的一個亮點。
隨后,赫格和同事讓這些經過調諧的金納米點吸收波長為600納米的橘紅色光。赫格解釋道:“金屬粒子有一個共振頻率,可對其調諧讓其吸收特定波長的光,我們對新系統的光學屬性進行了調諧以便讓其吸光率達到最大。”
最終得到的結果創造了新紀錄。赫格說:“這種有涂層的圓盤對橘紅色光的吸收率高達99%;金納米點本身對光的吸收率也高達93%。每個點的體積約等于1.6納米厚的一層金的體積,這就使它成為迄今最纖薄的可見光吸收設備,其厚度僅為目前商用薄膜太陽能電池吸光器的千分之一。”
本特補充道,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希望通過實驗證明這一技術能用于實際的太陽能電池中,最終目標是使用最少量的材料來吸收最多的太陽光,研發出性能更好的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燃料設備。
另外,他們也在考慮用其他比金便宜的金屬制造納米點陣列。赫格表示:“選擇金是因為其在實驗中的化學性能更加穩定。盡管金的成本實際上可以忽略,但銀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因為銀更便宜,而且光學表現也更好。”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徐)
相關新聞
- 南科大何鳳教授、華科大邵明教授 Angew:新型柔性連接電子受體助力高性能可拉伸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3
- 西工大劉劍剛教授團隊 AEM:控制第三組分分布實現高性能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2025-03-10
- 南科大郭旭崗/馮奎/廉卿團隊 Nat. Mater.:基于氰基功能化n-型高分子半導體電子傳輸層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5-03-05
- 南京大學李承輝/王曉亮教授團隊 Small:基于La3+配合物交聯的高彈性聚氨酯的超薄柔性電子器件 2025-04-08
- 安京珍教授/鄭爽博士/盧剛博士《Nat. Commun.》:超薄可控結晶聚合物膜 - 實現高水滲透率和高選擇性 2025-03-16
- 華東理工林紹梁/靳海寶團隊、上海交大周永豐 Angew:通過調節偶氮苯對位取代基的電子效應制備具有可控光響應性的超薄聚合物囊泡 2025-02-22
- 寧波材料所趙文杰、嚴明龍 Small:污損抑制/阻抗與自我更新協同的可降解有機硅水凝膠涂層 202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