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誠聘海內外杰出人才
2013-12-2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一、學校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創建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術優勢的多科性、開放式、研究型大學,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北航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3年入選首批“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經過六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內在凝聚力和國內外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躋身國內高水平大學的第一方陣。
學校學科繁榮,特色鮮明。涵蓋工、理、管、文、法、經、哲、教育、醫和藝術10個學科門類。擁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并列全國高校第7名),28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8個國防特色重點學科,排名全國前十名的學科共13個。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制造和管理等科學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工程學、材料科學、物理學、化學和計算機科學等五個學科領域進入ESI,空天信融合正逐漸成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競爭力。
學校名師薈萃,人杰地靈。在職教職工3759人,其中專任教師2129人,教授、副教授1346人。匯聚了17位兩院院士、16位“千人計劃”學者、46位“長江學者”、35位“杰青”、23位“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和3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涌現出了眾多國家一等獎獲得者、領域專家和型號總師,以及一大批年輕有為、造詣精深的專家學者。
學校精育良才,立德樹人。學校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全力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強力推進人才培養“長城行動計劃”,積極推動教學模式改革、試點學院和試點班的建設,探索以書院制為載體開展博雅教育。統籌考慮本科和研究生培養體系,進一步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2011年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單位。建校6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學術精英、興業人才和治國棟梁,為國家機關、國防系統、國家主流行業和骨干單位輸送了15萬優秀畢業生。
學校服務國家,銳意創新。始終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打造頂級創新平臺和一流科研團隊。2006年,獲批籌建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成為我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標志。現有7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4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學校突出自主創新,強化協同創新,積極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組建大團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建校60年來,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于國內高校前列,研制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十五”以來,北航共獲國家三大科技獎勵55項,特別是近年來,9年獲得8項國家級科技獎勵一等獎,被社會譽為科技創新的“北航模式”。
學校面向國際,開放交融。通過實施“國際品牌計劃”,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先后與國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機構和知名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學校文化育人,傳承創新。突出大學文化建設的內涵與體系,突出以育人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流,突出跨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及能力提升,成立了文化與藝術傳播研究院,打造“四館一廳”文化陣地,探索“多種模式、聯動協作、資源互補、形成合力”的文化建設體制機制。注重大學精神和治學文化內核審美化、景觀化,提升兩校區校園藝境品位,形成了“文化景觀”品牌。搭建高端文化傳播平臺,形成了“人文滋養”品牌。
近年來,學校不斷創新人才機制體制,逐步完善人才支持發展體系。發布《人才白皮書》,積極推進《藍天人才行動計劃》;建立國際交叉科學研究院,面向世界學術前沿,匯聚一批具有世界一流學術水平的學術大師,凝練和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引領學校未來長遠發展;倡導“崇尚知識、崇拜人才”的人才服務理念,形成了“人才—制度—環境”的良性互動機制,為各類人才提供事業發展的寬廣平臺。
北航竭誠歡迎海內外英才加盟,希望和杰出人才一起,把握機會,共創輝煌!
二、招聘學科方向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三、招聘層次及條件
1. 高端人才:面向院士、“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或海外一流大學教授等高層次人才;
2.“卓越百人計劃”教授:面向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或者具有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擔任助理教授或相當職務及以上層次,在國際學術界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海外杰出青年學者;
3.“卓越百人計劃”副教授:具有海外知名大學博士學位或者在國內著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具有兩年以上研究經歷,在本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青年人才。
四、引進待遇
學校先后制定了《高層次人才引進支持辦法》、《“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支持辦法》、《“卓越百人計劃”青年人才引進支持辦法》、《海外優秀人才基金支持辦法》等人才支持計劃,為國際交叉科學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提供“百萬年薪”,為其團隊提供“千萬配套”支持經費;為引進的其他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科研經費以及充裕的辦公用房和實驗室,并按照學校有關規定提供提包入住的公寓。對于特別突出的,相關待遇可以面議。
招 聘 崗 位 |
薪 酬 |
高端人才 |
面議 |
“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
30萬/年 |
“卓越百人計劃”教授 |
25萬/年 |
“卓越百人計劃”副教授 |
20萬/年 |
五、相關說明
1、各層次人才的引進數量不限,并且招聘信息長期有效;
2、應聘人員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相關學院(http://www.buaa.edu.cn/)或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事處(http://rsc.buaa.edu.cn/ )聯系并遞交應聘材料。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高老師、賈老師,聯系電話:86-10-82317779,電子郵件:rscrcb@buaa.edu.cn
聯系地址:中國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7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事處(http://rsc.buaa.edu.cn/)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鄭大代坤教授、翟威副教授/北航潘曹峰教授 Adv. Mater.:仿生自修復水凝膠傳感器-用于高精度人機交互 2025-05-24
- 北航岳永海教授、郭林教授團隊 Chem. Soc. Rev.: 超硬共價鍵材料的自愈合行為 2025-03-26
- 北航陳愛華教授課題組《Macromolecules》:異質外延活性生長法“一鍋”制備異軸液晶嵌段共聚物納米線及其解/再組裝行為 2025-03-05
- 深圳大學招聘有機合成/高分子合成預聘-長聘助理教授(長期有效) 2025-06-04
- 蘇大劉莊/楊光保教授團隊招聘博士后 - 材料合成、納米醫學(腫瘤診療、藥物遞送、免疫治療等) 2025-04-29
- 濟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家級人才團隊招聘 - 教授、副教授、講師、博士后(師資) 2025-04-21
- 南京大學成義祥教授等 Angew:原位光聚合手性共組裝液晶剛性網格發光體應用于CP-EL的EMLs材料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