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涂料行業以來,對嘉寶莉一直有所關注。機緣巧合也讓我在2008初成為其中一員,雖因級別和服務時間過短的緣故,未能與仇生以及他所帶領的這家企業發生更為親密的接觸,但終歸算是過了一把近距離觀察之“癮”。鑒于仇生及其企業今日在行業所公認的魅力與地位,《中國涂料人物志》欄目自然不能放過。
第一集、教父前
仇生出生在廣東江門蓬江區棠下鎮,年輕時進入了華南師范學院中文系學習,畢業后他擔任過小學代課老師,也曾在師范學校任教,人民教師這個被譽為“園丁”的職業感染了他。從此,人們在他的身上總能感受到一種“教師情結”。
他是1982年廣州文藝“朝花獎”10個獲獎者之一,他曾是佛山順德文學會會長(現在是佛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也曾被稱為順德小說寫得最好的作家之一。但作為教師,他認為自己是平凡的。而若拿從事商業來說,他甚至說他不適合之前的教師職業。
從事7年的教育工作之后,仇生發現教育界是不缺人才的,而那個時候中國的商業相對薄弱一些。因此他認為,相比做老師,做商業或許對國家更有用。于是,他放棄了受人羨慕的“鐵飯碗”,進入了大部分人并不看好的商業界。1993年,嘉寶莉前身順德聯邦化工有限公司成立,產品迅速以德國聚酯王著稱全國。從此,仇生帶領著企業突飛猛進,尤其2001年之后的成長和發展,在中國涂料界不能不說是創造了一個神話。
仇生說從老師到老板的轉變讓他感觸最深的是——無論哪個職業都要品質好。做老師要很敬業,而做老板更是要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當然,和做老師比起來,做老板很辛苦。而且許多事情,原本是出于好意去做,可也難免被人認為是商業做秀。
第二集、教父中
作為一名教父,應具備四個主要特征,即年代古遠、正統教義、圣潔生活和教會嘉許。我們說仇生曾一度被認為是涂料行業里的教父,其在年代古遠(入行早,創業早),圣潔生活(有文化講道德,無不良習性)和教會嘉許(行業對其為人和企業的成績都是認可的,自己企業內就更不用說)這三點上都好理解,只有正統教義這一點,指思想和觀點能與企業和行業的發展保持一致,被受眾所認同,并具有一定的超卓性——獨創、深刻、圓滿或卓越不凡(不一定意含比較,如一定比后世優秀,但相對于當時當地而言,卻顯然優秀),相對來說尚需考量。因為中國企業(尤其民營企業)仍處在尋找屬于自己的管理思想之階段。
當然,在仇生已經歷的涂料“教父”生涯里,他曾宣揚過不少“教義”,現略挑整如下。究竟是否正統,是否能稱之為教義,還是由廣大涂料徒們自行考量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