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涂料人物志——仇啟明
2009-7-21 來源:作者:黃少東
關鍵詞:仇啟明 嘉寶莉 中國涂料人物志
2)、以術為道。
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營銷方式已經不再是外資品牌獨有的手段,但手段不是目的,純粹的技巧極易演變成伎倆。
在二線市場零售實戰中,嘉寶莉被夾在靠品牌銷售的NP、ICI以及HR和靠低價格高回扣銷售的小品牌之間,處境越來越尷尬。在那“HR因噴涂而突圍”的欺世感召下,2007年嘉寶莉在全國范圍繼續跟進HR開展免費噴涂服務。再接下來,在HR的噴涂體系偃旗息鼓之后,嘉寶莉卻居然大言不慚的將噴涂服務升級為所謂“噴彩”模式,后來更是將“墻藝漆”(實際上就是液體壁紙漆)推上了服務的舞臺。這是典型的將噴涂服務提升至營銷戰略的高度來進行宣傳與推廣,直接造成局部戰略或者說戰術的變形。
嘉寶莉一直秉持著穩健的“模仿跟進”原則,她強調“中國特色”的靈活多變(以至于其在每個地方的形象都是各有“特色”的),強調務實不務虛,強調面上問題的解決而非質上系統的解決方案,強調客戶的要求而非市場的需求,強調實實在在并且與利益直接相關的銷售數據,強調能者多勞的以人為本——組織內銷售與市場職能的相互混雜兼容,強調忠誠大于能力,強調先做了再說。她瘋狂的追求增長并已經養成嚴重的依賴增長的習慣,致使增長(銷售)將發展(市場)的問題所掩蓋。
前面說了,任何企業都存在發展問題。我們不能說嘉寶莉意識不到這些“不是問題的問題”,關鍵是強調增長的習慣已經形成根深蒂固的文化。戰略是一場變革,恰恰妨礙戰略推進的最大阻力就是習慣——我們都希望變革掌握在自己手中,都希望別人變自己不變。于是,變革的結果往往是以變革提出者(新人)的落敗或出局而結束。
2、方法論
中國涂料市場的成熟期尚未到來,但對基礎并不牢固的民營涂企來說,渠道仍將是現階段商業模式的關鍵因素,而以品牌為主導的運營模式則是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
1)、從量變到質變。
進入21世紀后,嘉寶莉通過避開強勢品牌采取渠道扁平化策略,圓滿實現了銷量的持續高幅度增長,并將嘉寶莉成功躋身至中國本土涂料企業的前列。但因其在整個中國涂料市場的占有率還不到1%,這與公司一直強調的一個有競爭力的企業,其市場占有率至少應該在3%以上的差距還相去甚遠(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假設市場總需求量均衡發展的情況下,其銷售要攀升到40億),從而決定了銷量的快速提升仍將是嘉寶莉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仇生開始在企業里繼續施展其所謂機制設計的優勢。而增加銷量最簡單的方式,莫過于做加法——產品的多元化。典型的就是后知后覺的確立分廠運營和分產品事業部(包括現有產品領域內的細分和增加新的領域,如工業漆)獨立運營這兩個模式。動機自然是在提升反應速度的前提下,由縱而橫,縱橫結合,深入挖掘渠道扁平化的潛力,繼續實現銷量的快速增長。但問題是只有實施單個產品獨立渠道方式運行,以及在渠道政策中代之以進一步的市場細分,并被對應加以更加嚴格的銷量考量之后,基于經銷體制的橫向拓展方式才真正具備銷售目標之增長價值。因此,我們便不得不考量現有渠道的承受與忍耐力,頻繁而激烈的廠商博弈將繼續上演。
網絡是體現品牌價值的最關鍵要素,但任何一種方法都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不能將扁平化的目的僅僅定位于短期銷售目標的實現上。因為在渠道策略上采用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毛式扁平戰法,嘉寶莉暫時獲得了在二三線市場的一席之地。面對接下來體現綜合實力的城市戰爭,其首先要改變的是多年來已經養成習慣的零散農村式作戰思維,以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