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85”、“211”工程將被廢除的傳聞引發了輿論熱議,雖然隨后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博澄清并不存在此事,但已有部分高校承認這兩個工程涉及的關鍵問題——高校教育科研經費撥款機制很可能將進行改革。
“985工程”和“211工程”是目前國內高校的兩個最高級別,中國現有985高校39所,211高校112所,不同工程的高校可以享受不同的資源配給,而沒有進入這兩個工程的高校得到的資源就少得多。資源的不均主要表現在經費的分配上,中國大學最重要的經費來源就是財政下撥,平均占到經費總額的55%以上,其次是學雜費等事業收入,約占30%,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社會捐贈及其他收入共占15%。
具體到科研經費的分配上,這種差距體現得更為明顯。“985工程”的專項資金包括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地方人民政府共建資金、項目學校主管部門共建資金以及項目學校自籌資金,“211工程”所需建設資金由國家、主管部門(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大學共同籌集,而非“985”、“211”的普通高校則需要自己籌集大部分的科研經費。
據教育部統計,2013年科研經費最多的高校是清華大學,總金額達到39.31億元,其中財政撥款為27.75億元,占到全部經費的70.6%。財政撥款占比最高的是北京大學(86.5%),其次是復旦大學(84.8%),大多數985高校科研經費的財政撥款占比都在60%以上。在211工程大學中,科研經費最高的是北京科技大學(12.7億元),其中9.64億元為國家撥款,其他211高校科研經費的財政撥款都在40%以上。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經費最多為4.6億元(西南石油大學),其中26.1%為財政撥款,73.9%為自籌,其他學校科研經費的財政撥款占比普遍也都在40%以下。
“985工程”和“211工程”是行政權力“入侵”高校的體現之一,近年來,關于廢除還是保留這兩個工程一直爭議不斷。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爭議,一方面是因為教育科研資源分配不均,另一方面,“985”、“211”的劃分實際上人為制造了高校之間歧視,部分企業在招聘時就有非這兩類院校不要的隱性條件。節選自《網易》
- 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100強最新版出爐,看看有你們學校沒? 2018-01-08
- 科研經費“松綁”政策頻出 2017-08-07
- 科研經費改革,科學家不再當“會計”了 2017-02-16
- 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候選項目/候選人審查結果公布 | 多項高分子材料類項目入選 2019-07-24
- 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授獎項目 | 高分子科學相關項目 2017-12-04
- “雙一流”政策你真的讀懂了嗎? 2016-08-01
- 上海成立開放大學 整合繼續教育資源 201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