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傳遞廣泛存在于不對稱合成、手性分離、手性組裝等手性相互作用過程中,近年來在高分子、無機、有機、材料科學等眾多科學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研究手性在分子內及分子間以及不同結構層次和尺度上的傳遞,不僅有利于對自然界中手性形成機制的理解,同時可為手性分子及手性納米結構材料的定向設計合成與構筑提供指導。目前,基于共價作用等強相互作用的手性傳遞過程如手性合成、1D螺旋聚合物及手性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等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基于非共價弱相互作用的手性傳遞過程的研究還很少。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及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化學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基于非共價作用的表面手性傳遞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員發現通過引入簡單的手性共吸附分子可以獲得基于非手性分子的表面單一手性二維多孔網格結構(Nature Commun. 2013, 4, 1389)。最近,他們進一步研究了表面組裝過程中分子內和分子間的手性傳遞機制,發現在非共價相互作用及表面限域的協同作用下,手性信息可以在固體表面實現長程傳遞從而獲得二維手性分子組裝結構,相關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4309上。
為了考察手性共吸附分子與非手性分子之間的手性傳遞過程,通過設計一系列手性中心位置不同的手性辛醇分,研究人員發現共吸附分子中的手性特征能夠沿著烷基鏈(最長包含5個亞甲基)傳遞到特異性相互作用位點,并通過分子間的選擇性氫鍵相互作用傳遞到非手性分子,進而實現二維手性組裝結構的控制;隨著手性中心逐漸遠離相互作用位點,得到的二維手性組裝結構的手性特征表現出奇-偶交替變化;手性傳遞的效率與手性中心和相互作用位點的距離相關。在長程手性傳遞過程中,手性信息以構象選擇(conformational preference)的形式進行傳遞,分子與基底以及分子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在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工作有利于對手性傳遞機制的理解及表面手性組裝結構的設計構筑。
表面長程手性傳遞的示意圖
- 北化鄧建平教授、趙彪副教授 Adv. Mater.:手性螺旋聚合物誘導膽甾相液晶實現多層級手性傳遞和放大及全色圓偏振發光 2024-11-05
- 鄭州大學李占偉教授團隊 ACS Nano:理論模擬揭示手性組裝體形成中的手性傳遞機制 2024-10-09
- 復旦大學朱亮亮研究員團隊ACS Nano: 通過手性傳遞共組裝制備超分子有機凝膠用于構筑大范圍肉眼可視對映體識別體系 2019-10-09
- 浙江大學劉昭明研究員 ACS Nano:基于無機離子寡聚體的可控聚合精準構建納米結構 2025-02-17
- 浙工大劉善秋團隊 Adv. Mater.:通過具有可切換固液態的光/電熱微納米結構設計堅固且超高效的防/除冰表面 2024-12-04
- 瞿金平院士華科大團隊牛冉研究員 CEJ:具有納米結構的光熱水凝膠膜用于鈾吸附 2024-09-30
- 中科院化學所張軍、張金明團隊 Nat. Commun.:圓偏振室溫磷光材料 - 可視化識別手性分子 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