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瞿金平代表獲獎人員發言后,接受記者采訪時欣慰地笑道,“這是我第二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了。”原來早在1997年,瞿金平帶頭發明的“電磁動態塑化擠出方法及設備”專利就第一次讓他登上了中國專利金獎的領獎臺。17年之后,由他帶頭研發的“基于拉伸流變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輸運方法及設備”(專利號:200810026054.X)又一次摘得了中國專利金獎。
三十年磨一劍
瞿金平向記者介紹,他是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1981年和1987年他先后取得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塑料機械學士學位和輕工機械碩士學位,可以說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華工人。畢業后,他留在華南工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一干就是30年。
“可能大家覺得這個領域沒什么好研究的,在機械行業里算是冷門的方向了,但我卻覺得研究起來很有內容很有意思,也就一直堅持了下來。”瞿金平說道。30年來,他一直從事著在別人看來“沒什么好研究的”機械行業中的冷門——塑料成型加工技術與裝備及其理論的研究與教學。在別人眼里看似冷門的方向,瞿金平卻在其中找到了樂趣,“津津有味”地專研起來。30年中,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是在實驗室度過的,他自己早已記不得了,即使在1998年至2007年擔任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的10年里,他也沒有絲毫松懈對科研和教學的專研。
“在科學與技術研究的道路上,我不喜歡走前人走過的路,堅持探索新的途徑,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瞿金平談起自己的科研之路時說。瞿金平作為學科帶頭人帶領華南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一直追求學科的最前端,開展了大量開拓性工作,取得了多項具有原創性、實用性的重大成果。他曾經主持了國家“八五”“九五”重點科技攻關等項目,開創性地將電磁場產生的振動力場引入聚合物加工出全過程,提出用振動力場控制聚合物加工過程及生成物的凝聚態結構與性能的創新方法,取得突破性的創新成果,使我國在該領域處于技術領先地位。該創新成果在8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發明專利權,同時也獲得了中國發明專利金獎。
雙鬢白碩果豐
瞿金平向記者介紹,此次獲得金獎的“基于拉伸流變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輸運方法及設備”,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塑化加工基礎型創新方法和技術,廣泛用于塑料、橡膠、化纖等高分子材料塑化輸運加工成型。本專利技術可以開發出擠出、注塑、混煉等多種塑料加工工藝及成套技術及裝備。
更可貴的是,該專利屬于基礎型專利,提出了基于拉伸流變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輸運新方法與原理,大大提高了加工過程中傳質傳熱效率,解決了傳統高分子材料塑化加工技術由于受剪切流變支配束縛而導致的熱機械歷程長、能耗高等問題,提供了一種能耗低、效率高、設備體積縮小、物料適應性提升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輸運方法,將葉片塑化輸運單元應用于多層復合高阻隔包裝膜吹塑成型裝備、中空格子板擠出成型設備、預塑式注射成型設備等,并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在擁有中國發明專利的同時,華南理工大學還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了美國、歐洲、日本等16個國家及地區的發明專利申請,目前已經獲得10個國家和地區的發明專利權。
30多年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染白了瞿金平的雙鬢。他用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勤勤懇懇的工作收獲了累累碩果,其創新成果兩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擁有中國20多件發明專利,國際發明專利3件,榮獲國家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以及省部級科技獎勵多項等榮譽。
“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我們科研團隊,它體現了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更是對我們發明人的激勵和關懷。作為發明人,我深感這既是榮譽更是鞭策。” 瞿金平希望團隊繼續致力于高分子材料加工領域,使新技術在傳統技術及設備難以勝任的高分子新材料制備與加工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助力產業轉型升級貢獻一份力量。
- 瞿金平院士華科大團隊牛冉研究員 J. Hazard. Mater.:離子交換誘導多種效應促進微馬達從非海水體系中去除鈾 2024-11-26
- 瞿金平院士華科大團隊牛冉研究員 CEJ:具有納米結構的光熱水凝膠膜用于鈾吸附 2024-09-30
- 華南理工大學瞿金平院士/張桂珍教授團隊 Matter:微三明治結構多孔膜用于持久高效被動輻射冷卻 2024-09-26
- 上海交大俞煒教授課題組 Macromolecules:聚合物熔體拉伸流變中π-π堆積和側鏈自稀釋效應的協同分子機制 2025-03-04
- 四川大學黃茜研究員、金發科技黃險波博士、劉雙博士《ACS Macro Letters》:構筑可視化高分子揭示拉伸流動誘導濃度梯度對纏結聚合物溶液拉伸流變行為的影響 2024-01-16
- 華南理工“基于拉伸流變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輸運方法及設備”項目榮獲工博會創新獎 2015-11-17
- 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 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