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出能將細菌從傷口“吸出”的新型繃帶技術
2015-09-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繃帶是阻隔傷口和外界環境的重要屏障,它們可以防止細菌進入身體而引發感染。然而,對于那些已經進入傷口的細菌又怎么辦呢?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能將細菌從傷口“吸出”的繃帶,能在取下繃帶的同時將細菌一并去除。目前,這項技術還未進行人體測試,只在皮膚模型上進行研究。研究涉及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兩種細菌都能夠引起慢性傷口感染。
繃帶由高分子顯微網狀物組成,每條纖維非常細,只有人頭發的1/100。利用一種稱為靜電紡絲(electrospinning)的方法,材料從帶電的噴嘴被擠出后形成纖維。
開始用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測試時,研究人員發現細菌很快附著在了繃帶纖維上。隨后,他們觀察到細菌能夠結合到不同粗度的纖維上,而如果纖維比細菌本身還要細,它們的附著程度就會減小。后來,研究人員在纖維上包裹了不同的物質,發現大腸桿菌很快吸附在包裹著丙烯胺的纖維上,而不會附著在丙烯酸包裹的纖維上。
最終,研究人員在皮膚模型上測試了繃帶,他們推測繃帶在真正皮膚上也會達到預期功能。
這種繃帶技術對于日常的小傷來說似乎有點多余,但對于免疫力底下的病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預防措施,有可能降低這些病人被感染的幾率,比如糖尿病、艾滋病或癌癥患者,以及嚴重燒傷以及位于偏遠地區的病人。
研究作者之一MartinaAbrigo表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傷口很快就能愈合。但有些人的修復過程會遇到困難,因此傷口愈合的時間更長,這讓他們很容易被感染。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被用于開發更先進的抗感染繃帶。醫生可能可以在傷口上貼一層納米網繃帶,撕掉的時候就能除菌!
這種繃帶技術可能還有其他方面的應用,例如制作細菌過濾網、防護服或組織在無菌條件下的生長支架材料。下一步就需要在人體傷口上測試這種繃帶。
繃帶由高分子顯微網狀物組成,每條纖維非常細,只有人頭發的1/100。利用一種稱為靜電紡絲(electrospinning)的方法,材料從帶電的噴嘴被擠出后形成纖維。
開始用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測試時,研究人員發現細菌很快附著在了繃帶纖維上。隨后,他們觀察到細菌能夠結合到不同粗度的纖維上,而如果纖維比細菌本身還要細,它們的附著程度就會減小。后來,研究人員在纖維上包裹了不同的物質,發現大腸桿菌很快吸附在包裹著丙烯胺的纖維上,而不會附著在丙烯酸包裹的纖維上。
最終,研究人員在皮膚模型上測試了繃帶,他們推測繃帶在真正皮膚上也會達到預期功能。
這種繃帶技術對于日常的小傷來說似乎有點多余,但對于免疫力底下的病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預防措施,有可能降低這些病人被感染的幾率,比如糖尿病、艾滋病或癌癥患者,以及嚴重燒傷以及位于偏遠地區的病人。
研究作者之一MartinaAbrigo表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傷口很快就能愈合。但有些人的修復過程會遇到困難,因此傷口愈合的時間更長,這讓他們很容易被感染。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被用于開發更先進的抗感染繃帶。醫生可能可以在傷口上貼一層納米網繃帶,撕掉的時候就能除菌!
這種繃帶技術可能還有其他方面的應用,例如制作細菌過濾網、防護服或組織在無菌條件下的生長支架材料。下一步就需要在人體傷口上測試這種繃帶。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化學所劉國明研究員 PRL:高分子界面結晶新機制 - 介紹及一作解讀 2025-07-08
- 南科大楊燦輝團隊 Nat. Commun.:提出低遲滯強粘接高分子軟材料力學設計原理 2025-07-05
- 南京大學胡晶磊、胡文兵 PNAS:高分子與細胞膜相互作用的新規律 2025-07-05
- 川大楊璐銘/司一帆、港城大胡金蓮 Adv. Mater. 綜述:Janus靜電紡絲膜 2025-07-08
-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曹立冬研究員 Small:幾何優化的可噴施短纖維載體用于高效農藥遞送 2025-06-13
- 中國計量大學衛國英/吉翠萍 Adv. Sci.:在微流控靜電紡絲技術制備高效自修復性能的防腐蝕涂層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