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在超分子納米藥物載體構筑領域取得新進展
2016-05-3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最近,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樂勇教授研究團隊在智能超分子納米藥物載體構筑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工作于5月26日以Article在線發表于材料化學領域一流期刊美國化學會旗下Chem. Mater.(DOI: 10.1021/acs.chemmater.6b00691)上面。胡曉玉副研究員與博士研究生劉昕為共同第一作者,已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秦姍參與早期的合成工作,王樂勇教授為通訊作者。
伴隨著納米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一直致力于開發能夠顯著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的新型藥物納米載體。基于超分子兩親體(supramolecular amphiphiles)構筑的超分子納米結構由于相對簡單的化學合成和豐富的兩親拓撲結構,越來越多的受到研究者的關注。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非共價鍵的動態可逆性,使得超分子納米結構能夠在外界刺激下實現結構、形態以及功能的轉化,從而具有在藥物傳遞方面的潛在應用。此項研究基于研究團隊在構筑超分子納米藥物轉運體系方面的研究基礎(J. Am. Chem. Soc., 2013, 135, 10542-10549;J. Am. Chem. Soc., 2014, 136, 10762-10769;Chem. Mater., 2015, 27, 1110-1119),成功制備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磷酸鹽修飾的水溶柱[5]及柱[6]芳烴主體大環。基于二者空腔大小不同實現了選擇性與吡啶衍生物類客體進行絡合,進而由于絡合位點的不同得到了含有不同親疏水比例的超分子兩親體,由此實現了可控地構筑具有不同形貌的超分子納米藥物載體(超分子膠束和超分子囊泡);并進一步將其應用于不同親疏水性抗癌藥物的選擇性轉運。特別指出的是該超分子納米藥物載體具有pH及Zn2+的良好的刺激響應性(圖1)。因此該智能超分子納米藥物載體在藥物選擇性包載及可控釋放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對此納米藥物載體開展功能化研究與應用開發。
該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的資助;感謝東南大學李艷博士和張文懿同學在體外細胞實驗方面提供的幫助;感謝彭路明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曹德榕教授的富有成效的討論;在成文過程中,夏威博士及吳旋博士在文章作圖方面給予了有益的討論和幫助,特此表示感謝。

圖1. 智能超分子納米載體可控構筑及pH和Zn 2+調控下的藥物釋放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四川大學何斌/蒲雨吉 ACS Nano:高分子化丁酸納米平臺治療腸炎 2023-12-24
- 華南理工朱偉 Adv. Sci.:基于紅細胞和MOF-級聯酶的人工生物雜化體用于高尿酸血癥治療 2023-12-17
- 長期有效 | 西南交大周紹兵教授團隊誠招博士、推免碩士 - 材料、生物醫學工程 2023-09-23
- 南京大學李承輝/金鐘 Angew.:新型金屬超分子聚合物作為人工界面層助力液態鋰金屬電池性能新突破! 2025-06-29
- 吉林大學姜世梅教授團隊 JACS:基于超分子-共價協同策略構筑高性能單組分膠黏劑 2025-06-29
- 西北師大王榮民教授Macromolecules:“Graft from”RAFT和超分子主客體化學制備聚(香草醛)抗微生物納米環 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