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表面是指固定了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活性分子 (如酶、抗體、多糖、DNA 等)的材料表面,這類表面在生物醫用材料和生物檢測領域中具有重要的應用。然而,生命體系的復雜性和使用環境的多樣化給材料的表面修飾帶來了很大挑戰。因此,如何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選擇合適的修飾方法構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活性表面一直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與傳統通過化學共價作用構建生物活性表面不同,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大分子與生物表界面團隊(MacBio)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靈活的非共價相互作用,并巧妙地結合了基于靜電相互作用的層層組裝(LbL)技術和基于超分子化學的主客體相互作用,成功開發了一種簡單、普適、高效的表面生物功能化方法。首先利用LbL技術在基材表面沉積了含有客體分子的聚電解質多層膜,并利用客體分子作為錨點通過主客體相互作用引入了多種生物功能單元修飾的主體分子,最終實現了表面的生物功能化。該方法巧妙地讓LbL技術與主客體相互作用“牽手”,能夠不受基材性質、尺寸和形狀的限制,在溫和的條件下簡單可控地完成多層膜的構建和生物分子的固定。此外,由于主客體作用特有的可逆性和靈活性,該方法能夠實現生物分子在表面的可逆固定并且同時在表面引入兩種或多種生物分子,將不同功能進行“模塊化”組合且彼此互不影響。該研究工作立足于超分子化學、表面化學和生物醫用材料科學的交叉與滲透,在植入材料、組織工程材料和生物檢測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圖1 結合層層自組裝技術和主客體相互作用構建生物活性表面
圖2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生物活性表面: (a) 生物分子識別表面; (b) 纖溶活性表面; (c) 殺菌活性表面; (d) 同時具有殺菌活性及纖溶活性的雙功能表面
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先進材料界面》(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16, 3,1600600),第一作者是曹利敏博士,共同通訊作者是于謙副教授和陳紅教授,并同時申報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的大力支持。
文章鏈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wol1/doi/10.1002/admi.201600600/full
- 浙江大學計劍、張鵬團隊 JACS:選擇性細胞阻抗調控細胞-材料界面相互作用 2025-03-07
- 華中師大伍強賢教授團隊 CST:高分子復合材料界面科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24-04-17
- 北化賈曉龍教授、楊小平教授團隊 Small 封面文章:再生碳纖維復合材料界面電荷調控實現結構-功能一體化 2024-02-17
- 蘇州大學程絲教授團隊 Small:具有徑向/定向組合結構的高效拒鹽納米纖維水凝膠基太陽能蒸發器 2025-05-06
- 蘇州大學張橋團隊 Angew:鋰缺陷鈷酸鋰自旋重構催化廢塑料定向轉化二羧酸 2025-04-17
- 蘇州大學劉莊教授/張曉峰教授等 Adv. Mater.: 干眼癥治療新曙光 - 天然抗氧化酶納米滴眼液的創新之旅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