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材料“縮骨”的微納尺度3D打印系統技術
2016-11-21 來源:新華網
大幅壓縮手機攝像頭的體積、在強度硬度不變的情況下減輕大型裝備的重量……20日,在深圳舉行的第18屆高交會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系教授、深圳摩方科技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方絢萊發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使材料“縮骨”的微納尺度3D打印系統技術,引起各方關注。
復雜三維微納結構材料具有強度、硬度高,重量輕等優勢,在微納機電系統、生物醫療、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廣泛的產業需求,然而現有的微納制造從技術層面以及生產率、成本等方面,還難以滿足高效、低成本批量制造復雜三維微納結構的工業化應用需求。
結合近年來興起的3D打印技術,在微米納米層面對材料進行3D打印,成為復雜三維微納結構、復合材料三維微納結構制造等的重要方向。
方絢萊介紹,通過技術改變材料結構、提升性能,其團隊成功研制出一系列高精尖新型超輕量級材料,參與開發的微型晶格納米架構材料獲評2015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選出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而近期研發成功的高精度微納尺度3D打印系統,使其產業化成為可能。
“這種加工,如同在頭發絲上做手術,比如可以大幅壓縮手機攝像頭的體積、在強度硬度不變的情況下減輕大型裝備的重量,在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方絢萊說,“我們想把制造芯片的技術,轉化為制造新型材料的工藝,能更便捷地對材料的幾何結構進行優化,讓材料來一場華麗變身。”
“以往大家熟悉的塑料、金屬和陶瓷等材料,通過微納尺度3D打印系統,就像給材料用了‘縮骨功’。”蘇州大學高技術產業研究院院長、博導、蘇大維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林森說,希望能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內,實現納米架構復合材料的標準化、大批量生產,迎接材料領域新時代的到來。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微尺度》(Small)出版清華大學微納材料研究專刊 2020-04-24
- 加州理工學院高偉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 Science:基于聲波驅動的活體深部精準3D打印技術 2025-05-09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Small:界面工程輔助3D打印硅橡膠復合材料 - 協同優化抗沖擊性能與電磁干擾屏蔽效能 2025-05-01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課題組 Adv. Mater.:混合式3D打印剪切變硬彈性體,實現力學性能增強與智能可穿戴一體化設計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