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彈性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制備高靈敏度傳感器
2016-12-12 來源:科學網
未來,血壓計上可能會出現一種超級增壓彈性橡皮泥的身影,科學家也將其稱為G-putty。這實際上是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制作出的一種高敏感傳感器。是什么讓普通彈性橡皮泥變成了G-putty·石墨烯。
這種已知最薄最強的材料也極為靈活。它由單層碳原子組合而成,能非常有效地進行導電。研究人員組裝了僅1納米厚的石墨烯薄片,并將其插入有彈性的硅酮聚合物(橡皮泥)中。
這些石墨烯納米片產生了微小的帶電導體網絡。然后,科學家測量了電阻,即電流穿過導體的難易程度。他們將G-putty與電極、計算機連在了一起。當把G-putty靠在人的頸動脈皮膚時,軟脈沖足以破壞流經石墨烯的電流,并隨后產生了電阻測量結果。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雜志。
其實,G-putty就像一個壓力傳感器。研究人員能對該技術進行校正,以便其轉化為電阻,用于諸多測量工作。例如,G-putty可以放置到人體,用于測量呼吸、脈搏及血壓等指標。研究人員表示,G-putty還可以用來檢測一些十分輕微的沖擊和變形,甚至連一只小蜘蛛在上面的爬行也能檢測到。
最與眾不同之處在于,這種材料的靈敏度是市面上最便宜的金屬傳感器的250倍。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朝商業化應用發力,因為G-putty能十分容易地進行低成本復制。
原文鏈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4/6317/1257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四川大學王延青 AFM:氧化石墨烯納米片協同雙工程設計硬碳 - 邊緣鈍化與催化SEI設計以實現超高初始庫侖效率鈉離子電池 2025-07-10
- 浙江大學高超教授團隊 《Nat. Commun.》:無溶劑熱塑性發泡法制備超彈性石墨烯氣凝膠 2025-07-09
-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 CEJ:利用熒光猝滅實現環氧防腐涂層中石墨烯宏觀分散的可視化與定量評估 2025-07-08
- 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 Matter:柔性傳感器界面再突破 - 超細微柱賦能強韌粘接與高靈敏感知 2025-07-01
- 西華師范大學劉琦課題組 CEJ:無引發劑太陽能光聚合制備高性能、寬環境適應性和可回收水凝膠傳感器 2025-06-26
- 澳門大學周冰樸團隊 ACS Nano:基于具軸向拉伸磁化傳感器的表面粘附仿生傳感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