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夏永姚教授團隊發明可在零下70度使用的鋰電池
2018-03-02 來源:新華網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能源學術期刊《焦耳》上的研究顯示,復旦大學夏永姚教授團隊開發的新電池采用凝固點低、可在極端低溫條件下導電的乙酸乙酯作為電解液,并使用兩種有機化合物作為電極,分別為PTPAn陰極和PNTCDA陽極。
電解液是離子在兩個電極間移動的化學介質,但在低溫條件下電解液和電極交界處的電化學反應難以持續。
研究人員說,與傳統鋰電池使用的電極不同,這種電極使用的有機化合物不依賴“嵌入過程”,即不需要將鋰離子嵌入到電極的分子矩陣中,避免了低溫條件下嵌入過程變慢。
夏永姚教授說:“乙酸乙酯電解液和有機高分子電極讓可充電電池在零下70攝氏度的極低溫條件下工作。”
傳統鋰電池在零下20攝氏度時性能只有其最優水平的50%,零下40攝氏度時只有最優水平的12%。俄羅斯和加拿大等極寒地區溫度低于零下50攝氏度;在太空中,溫度甚至低至零下157攝氏度。
夏永姚教授說,相比傳統鋰電池的電極材料,新電池的材料則充足、便宜且環保,他預計這種材料的價格只有前者的約三分之一。
但研究人員承認,實現產品化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這種電池的單位質量能量比不上已商業化的鋰電池,生產過程還需優化。盡管如此,夏永姚教授認為它具顯著應用潛力。
論文鏈接:http://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18)30045-X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哈工大潘欽敏教授《Compos. Part B: Eng.》:分子刷助力寬溫域固態鋰電池 2025-03-03
- 湘潭大學馬增勝教授團隊/華南理工大學劉軍教授團隊 Angew:“電荷倉庫”誘導鋰離子電池中富氟化鋰的SEI層的形成 2024-03-05
- 南工大董維亮教授等 Angew:從廢棄PET塑料到高價值鋰電池負極材料 2023-10-29
- 長春應化所白晨曦研究員團隊 Macromolecules: 通過后聚合大分子鏈交換反應合成耐超低溫的聚乙基氟苯基硅氧烷彈性體 2025-04-25
- 重慶理工大學楊朝龍課題組《Adv. Funct. Mater.》: 基于柔性交聯聚合物體系的超低溫可視化檢測 2024-10-29
- 天津大學張雷教授/楊靜副教授 JACS:-78℃下自愈的電子皮膚 - 具極地探索的應用潛力 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