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范圍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現代醫學的發展推動了多種新型治療手段和藥物的產生,乳腺癌的死亡率顯著降低,但是手術切除治療仍然是一種最常用的徹底的治療方式。然而,術后乳腺癌的高復發率和轉移問題仍然未能有效地解決,成為臨床治療工作上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因此,乳腺癌的術后治療應集中在控制復發和乳房組織重建。
天津大學劉文廣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可注射自顯影的超分子納米復合水凝膠,他們的策略是將乳腺癌的局部復發治療與術后軟組織重建結合,通過體外近紅外光調控和實時CT顯影追蹤,實現了精確的術后一體化診療體系。相比傳統的治療手段,由近紅外光引導的可注射光熱水凝膠可以通過非侵入式的治療手段精確地植入到病灶位置,在短時間之內提高局部溫度并且原位釋放藥物進而殺死殘留癌細胞,同時植入式水凝膠與軟組織結構相似,力學性能相當,可以作為一種軟組織填充材料來進行乳房重建。
對于理想的乳腺癌術后填充水凝膠而言,需要具備防止乳腺癌復發的功能,同時能夠對乳腺組織進行重建,構建的水凝膠支架應具備以下功能:
1)溫敏可注射性;
2)較短的成膠時間保證體內迅速固化成型;
3)與填充組織相匹配的力學強度;
4)通過外源刺激調控凝膠形狀實現個性化填充;
5)生理環境下良好的穩定性;
6)原位診療功能。
該團隊設計合成了含有金納米粒子和鹽酸阿霉素的聚N-丙烯酰甘氨酰胺-聚丙烯酰胺(PNAGA-PAAm)超分子納米復合水凝膠,PNAGA的雙氫鍵物理交聯使凝膠可以在生理水環境保持穩定的溶脹狀態,而PAAm的氫鍵調控可注射性。網絡中的聚多巴胺-金納米可以通過聚多巴胺和酰胺基團之間的作用形成交聯點,保證納米粒子牢固結合到網絡中,之后由近紅外光照射引發納米粒子的光熱轉換,當凝膠的溫度略高于體溫,達到凝膠-溶膠轉變溫度時,可以實現注射及體內的二次變形,實現精準的個性化填充;當近紅外光撤離時,溶膠狀態迅速轉化成凝膠態,完成填充固化。填充完成后,還可以通過遠程操控近紅外光來調控凝膠的光熱轉化實現藥物的控制釋放,原位殺死乳腺癌術后殘留的部分腫瘤細胞,控制乳腺癌的復發并完成乳腺組織的重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金納米粒子優異的X射線衰減特性,這種凝膠還可以通過CT在體內實時顯影,完成凝膠在填充過程中的實時追蹤。這種可注射自顯影的納米復合水凝膠將光熱治療、藥物控制釋放和軟組織重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乳腺癌的術后治療提出了新的設計研究思路。
圖1 納米復合水凝膠的合成及對乳腺癌術后重建治療的示意圖
該成果于2018年4月14日在線發表在(Adv. Funct. Mater. 2018, 1801000)雜志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吳元昊。近年來,劉文廣教授課題組對氫鍵超分子PNAGA水凝膠做出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相關論文發表在(Adv. Mater. 2015, 27, 3566-3571; 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706644;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8956-8966; ACS Biomater. Sci. Eng. 2017, 3, 1109-1118;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7, 38, 1600695; J. Mater. Chem. B 2017, 5, 5588-5596; Polymer 2017, 126, 1-8; Biomater. Sci. 2016, 4, 1673-1681 )。
論文在線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1801000
-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團隊/武大王富安課題組 JACS:設計一種AIE螺環近紅外發射探針用于DNAzyme敏化增強的乳腺癌光熱治療 2024-12-14
- 川大高會樂教授課題組 Nat. Commun.:MMP-2響應性-線粒體靶向的PROTAC-PDT聯合療法抑制乳腺癌及其腦轉移 2024-12-03
- 西電王忠良教授團隊 Adv. Sci.:焦亡之光 - 突破乳腺癌術后復發的新希望 2024-11-13
- 寧波材料所趙文杰、嚴明龍 Small:污損抑制/阻抗與自我更新協同的可降解有機硅水凝膠涂層 2025-05-10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西安交大成一龍/初大可團隊 AFM:Tempo功能化不對稱功能水凝膠用于組織/器官損傷修復 2025-05-07
- 四川大學李建樹教授/謝婧副研究員、大連理工孫文研究員 AFM:一種具有pH響應性和軟骨滲透能力的超分子納米顆粒治療骨關節炎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