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理化所聞利平研究員、孔祥玉博士:仿生智能納米通道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8-12-21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近年來,仿生智能納米孔道研究頗受關注,研究者們已成功實現多種智能響應納米通道體系,包括光響應、pH響應、離子響應、電壓響應等。其中,光刺激因其不僅能夠對系統進行精確的時空間調控,而且能夠作為能量源來對系統進行供能驅動,因此成為研究熱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利用含偶氮苯基團的DNA鏈段組裝于聚合物納米通道模板上,構建了光調控的納米通道。該系統利用了DNA的高度可編程性和偶氮苯分子的光響應特性,構建了光響應分子機器,結合人工固態納米通道技術,實現了光驅動的ATP分子跨膜傳遞,其傳遞速率是自由擴散的27.8倍。該工作受生物體啟發,獨特地利用光來調控DNA適配體的展開和折疊,從而實現對生物分子的捕獲-釋放-轉運過程,并通過穩健且可調節的過程實現特定分子的無損轉運。
光控ATP分子的跨膜傳遞機理
該體系為光驅動分子馬達和可控物質傳輸及分離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并且可進一步拓展到其他物質的光驅動跨膜輸運。
相關研究成果以Light-Driven ATP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Controlled by DNA Nanomachines 為題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18, 140, 16048-16052)上。中科院理化所聞利平研究員、孔祥玉博士為該文通訊作者。
以上研究得到科技部納米科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創新人才博士后計劃資助。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xu)
相關新聞
- 復旦大學徐凡教授團隊 Nat. Comput. Sci. 封面:手性扭轉力學解碼沙漠植物生存策略 2025-05-10
- 芬蘭坦佩雷大學郭洪爽博士 Adv. Mater.: 探索集體行為 - 從智能材料到仿生設計 2025-05-04
- 韓國KAIST應鄔彬、寧波材料所朱錦 Macromolecules:紅海星啟發的水下自愈材料突破 2025-04-29
- 北科大&北大楊槐/于美娜/王茜團隊 JMCA:具有被動輻射冷卻和協同太陽光調控能力的智能調光膜 2024-09-10
- 四川大學張新星教授團隊 Angew:動態化學策略制備可逆熒光共晶凝膠用于共形加密 2023-10-10
- 鄭州大學楊艷宇/王萬杰《Adv. Sci.》:一種簡單通用的策略用于構建液態復合物節能窗戶實現強效的太陽光調控 2023-02-04
-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課題組《ACS Nano》綜述:仿生徑跡蝕刻聚合物納米通道 - 用于檢測分析物的穩態生物傳感器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