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wis酸堿對聚合(Lewis pairs polymerization, LPP)是目前化學研究的一個前沿和熱點。自從受阻Lewis酸堿對(frustrated Lewis pairs, FLP)概念被提出以來,FLP在小分子化學領域(如活化小分子H2、CO2、CO、SO2、NO2等)的應用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催化氫化反應(烯烴、炔烴和芳香環等)和開發新型有機反應等。然而FLP在高分子合成,尤其是在極性乙烯基單體聚合方面的應用則是方興未艾。
2010年,張越濤教授與Chen教授合作首次將Lewis酸堿對應用于高分子合成領域,利用大位阻的強LA(如三(五氟苯基)鋁(Al(C6F5)3))與大位阻的LB(如氮雜環卡賓(NHC)或有機膦堿)形成CLA或FLP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可再生單體α-亞甲基-γ-丁內酯(MBL)和γ-甲基-α-亞甲基-γ-丁內酯(MMBL)加成聚合。隨后他們進一步對極性乙烯基單體和Lewis酸堿對進行擴展,實現了多種單體的高效聚合并對機理進行了詳細研究。但是該體系一直存在引發效率低和“鏈回咬”副反應的問題,不能實現對極性乙烯基單體的活性可控聚合。
2018年,張越濤教授課題組在利用LP催化極性乙烯基單體聚合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利用強親核性的氮雜環烯烴(NHO)與酸性適中位阻較大的(BHT)2AlMe生成的FLP,首次實現了對MMA或甲基丙烯酸芐酯(BnMA)的活性可控聚合,這也是首例關于FLP催化極性乙烯基單體的活性聚合的報道。同時他們利用Al(C6F5)3或B(C6F5)3與各種硅基取代的縮烯酮(SKA)組成LP也實現了可再生單體MBL和MMBL的活性可控聚合。基于已有的FLP活性聚合極性乙烯基單體的工作,他們利用有機超強膦堿(咪唑啉-2-葉立德氨基取代的膦化合物(IAP)),與酸性適中但位阻較大的(BHT)AliBu2組成FLP體系,實現了超高分子量PMMA (Mn高達1927 kg/mol)的合成。張越濤教授團隊在利用Lewis酸堿對催化各種類型單體的工作中取得了許多開創性的成果,已發表相關高水平論文十多篇。
張越濤教授課題組在《高分子學報》2019年第3期“高分子青年學者”專輯發表的專論中系統評述了利用Lewis酸堿對催化極性乙烯基單體聚合的最新研究進展。該專論從LP體系首次被應用于高分子合成領域到進一步研究聚合反應機制,通過對機理的理解來開發新的Lewis酸堿組合進行催化聚合,從Lewis酸堿加合物(CLA)到FLP,從非活性聚合到活性可控聚合再到利用活性聚合體系得到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按照體系的發展進程做了系統的介紹。最后還對LP在高分子研究領域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論文鏈接:http://www.gfzxb.org/fileGFZXB/journal/article/gfzxb/newcreate/gfzxb20180269zhangyuetao.pdf
- 青科大王曉武/李志波團隊《ACS Catal.》: 單組分Lewis酸堿對協同催化環氧單體的可控開環聚合制備超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 2022-07-04
- 吉林大學張越濤教授 Angew:受阻Lewis酸堿對催化一步法實現聚合誘導自組裝 2022-03-31
- 中山大學高海洋教授課題組《Macromolecules》:平面四邊形構型的α-二亞胺鎳配合物及其催化乙烯聚合中的鎳–苯基作用效應 2022-05-07
- 青島科技大學劉紹峰/李志波團隊 Macromolecules:均相鉻金屬催化劑合成高附加值聚乙烯 2022-03-09
- 長春應化所簡忠保研究員《Nat. Commun.》:單一乙烯聚合精準合成乙丙共聚物 202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