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也是以“材料”為主要標志的。近年來,材料科學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論文發表量快速突破每年100萬篇(圖1),而“材料學者”的數量也從18世紀的寥寥百人急劇增長到2019年的300+萬(圖2)。那么,誰才是最優秀的材料科學家呢?一個最為知名的榜單就是“科睿唯安”發布的“高被引學者排名”,但僅僅采用“引用次數”來評價科學家既不科學也不完美。
鑒于此,“Microsoft Academic”(微軟學術)提出了新的排名算法,它從“顯著性”,“引用量”,“論文數量”和“H因子”等多個維度分別來評價科學家。本文選出了以上各維度的TOP20材料科學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說不定就有你的導師或“愛豆”。
01、顯著性排名
“顯著性”是基于“論文引用量”進行的排名。通常而言,“論文引用量”排名把每一次引用都“平等”對待且不考慮引用時間。不過,“顯著性”指標則根據引用的“聲望”和引用時間等因素來對每次引用賦予不同的權重,從而得到一個與“論文引用量”類似但不同的排名。
02、論文引用量排名
03、發表論文量
在“Microsoft Academic”的數據庫中,發表論文量中包含研究論文與專利,因此很多排名靠前的“材料學者”是專利大戶。
04、H因子排名
H因子也是一種廣泛用來評價學術成就的方法。一名科學家的H因子是指他最多有H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H次。如王中林老師的H因子是239,表示在他發表的論文中,每篇被引用至少239次的論文共有239篇。微軟學術并未提供影響因子的數據,不過即使是第二十位的張華老師,H因子也高達141。

05、總結
通過這幾個TOP榜單,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家數量占據了絕對多數,其次是日本和英國。盡管我國在材料領域進展很快,但距離美國仍然有較大差距,這需要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共同努力!
注:“Microsoft Academic”榜單在各個評價維度都提供了TOP100材料科學家的排名,且提供了各個子領域(如:納米技術,復合材料,陶瓷材料等)的科學家排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訪問鏈接“https://academic.microsoft.com/authors/192562407”查看。由于本榜單系“Microsoft Academic”根據算法和數據庫自動計算得出,可能存在疏漏或錯誤,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指出。
- 康涅狄格大學王學舉課題組誠招全獎博士生 - 材料科學、高分子、機械工程、工程力學 2025-01-13
- 緬因大學張雪峰課題組誠招博士生 - 木材/紙漿、材料科學、高分子科學、化學/化工、機械工程 2024-10-31
- 2024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在揚州召開 | 后年開封見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