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無干擾測量納米材料張力新方法:紅外線納米近場顯微鏡
2009-01-14 來源:科技日報
德國和西班牙兩國科研小組合作,利用紅外線納米近場顯微鏡發明了一種無干擾檢測納米半導體材料張力的新方法,這一新方法為科學家研究半導體材料的物理性能,以及測量納米級半導體元器件的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
參與這項發明的是位于德國慕尼黑的馬普生物化學及等離子物理研究所和圣塞巴斯蒂安的西班牙巴斯克研究所。一種無干擾和無接觸的測量技術對納米和半導體技術研究來說一直是個很大的挑戰,因此,該成果對納米級范疇的材料張力特性測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利用它可以確定高性能陶瓷物理特性,以及現代半導體元器件的電子特性。
德國馬普生物化學和等離子物理研究所的專家首先開發出了一種紅外線納米近場顯微鏡,這種基于原子顯微鏡AFM的納米近場顯微鏡利用20納米至40納米直徑的可控光柵束作為光學近場記錄,并運用可控光束拍攝并獲取材料的光學和物理特性。
最新研究顯示,紅外線納米顯微鏡還可以發現晶體材料中最細微的張力場和納米級裂紋。在一項示范性試驗中,科學家對一塊試驗鉆石施以不同強度的壓力,利用納米顯微鏡跟蹤材料在壓力下產生的納米張力場的變化,納米近場顯微鏡拍攝的圖片成功地顯示了這一測量方法的可靠性。參與試驗的專家安德列斯•胡伯評論說,相對于其他顯微鏡技術,如電子顯微鏡,新的測量方法具有很多優越性,它不需要特殊地制作試樣,因此也避免了對試樣的標準化校正等麻煩的程序。
紅外線近場顯微鏡的潛在應用還包括對納米級張力半導體材料的電子載荷密度和移動性的檢測,應用于現代半導體材料結構的設計,定向提高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并使未來的計算機芯片更加小型化。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蔚藍)
相關新聞
- 國科大楊晗課題組誠聘博士后、副研究員 - 化學、高分子、纖維素、納米材料 2025-02-21
- 西工大李鵬教授/王騰蛟副教授 AFM:硒化氫氣體遞送抗菌高分子納米材料 2025-01-03
- 西工大劉維民院士團隊 ACS Nano:基于液態金屬納米材料增強的離子型超分子油凝膠潤滑材料 2024-11-30
- 中科院化學所宋延林/李會增團隊 AFM:以結構色為基礎的多重信息加密打印 2024-04-19
- 四川大學朱劍波教授團隊 Angew:扭轉張力驅動的軸手性單體開環聚合合成可循環半芳香性聚酯 2024-03-04
- 北化賈曉龍教授、楊小平教授團隊 Compos. Part B-Eng.:大絲束碳纖維的雙尺度浸潤行為及張力驅動機制研究 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