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快速發展,對材料性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超薄二維納米材料能夠將材料微觀下優異的物理、化學和光電學等性質與宏觀下的超薄性、透明性、柔韌性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望作為新一代的功能材料應用于催化、傳感、能源存儲與轉換、有機電子器件和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引起了研究者們極大的興趣。超薄二維納米材料可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合成法制備。然而,“自上而下”合成法要求前驅體材料為層狀體相晶體,“自下而上”合成法通常需借助界面或表面進行合成,在本體溶液中直接合成穩定分散的功能性超薄二維納米材料仍然是巨大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武培怡教授團隊胡波劍博士采用水溶液自組裝方法,基于聚二炔和卟啉功能材料,制備了穩定分散的具備不同特定功能的超薄二維納米材料。
聚二炔(PDA)是一類高度共軛的聚合物,在外界熱、光、力等刺激下可發生藍色-紅色變色響應。因此,聚二炔材料廣泛應用于傳感、檢測和顯示等領域。早期,武培怡教授課題組提出在有機堿(TMG)的輔助下,將兩親性二炔單體(PCDA-EDMA)在水中組裝成單層超分子納米片,經UV光照射后聚合獲得單層PDA-EDMA-TMG納米片。該納米片厚度僅幾納米,而平面尺寸達到微米級。膠體穩定分散的PDA-EDMA -TMG納米片分散液,可抽濾成膜或噴墨打印成高分辨率圖案。所得PDA-EDMA-TMG膜和打印圖案均表現出可逆的藍色-紅色熱致變色響應。此外,PDA-EDMA-TMG膜還具有可逆的NIR光刺激響應變色功能。相關工作發表于Small (Colloidally Stable Monolayer Nanosheets with Colorimetric Responses, Small 2019, 15, 1804975)。
圖1. PDA-EDMA-TMG納米片的組裝與應用示意圖。
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礎,武培怡教授課題組最近又設計合成了一種胍鹽頭基的兩親性二炔單體(PCDA-Gu)。PCDA-Gu可在水中自發組裝成超分子二維納米片,經紫外光誘導拓撲聚合后獲得共價鍵連接的超薄PDA-Gu納米片,平面尺寸可達數微米,而厚度僅為~1.9 nm。PCDA-Gu 分子間的疏水相互作用、氫鍵相互作用和 π-π 堆積相互作用協同作用起到了固定組裝體的作用,而末端胍鹽陽離子間的靜電斥力穩定了單層結構。PDA-Gu 納米片可通過鹽橋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與子宮癌生物標記物 LPA發生特異性結合,并伴隨產生比色和熒光變化,而 PDA-Gu 納米片的超薄二維結構特征進一步加強了與 LPA 的特異性結合作用,從而可實現對 LPA 高靈敏定量檢測。相關工作(An ultrathin polydiacetylene nanosheet as dual colorimetric and fluorescent indicator for lysophosphatidic acid, a cancer biomarker)近期發表在程正迪院士新創的刊物Giant。
圖2. PDA-Gu納米片的組裝與檢測LPA示意圖。
大面積的超薄二維納米材料,其更加顯著的尺寸特征有望產生更出眾的性能。然而,目前仍然缺少在本體溶液中直接制備大面積超薄二維納米材料的有效方法。武培怡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水溶液離子自組裝法,分別基于 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TCPP)和 meso-四(4-羧基苯基)卟吩氯化鐵(TCPP(Fe))兩種卟啉分子,制備了兩種平面尺寸接近百微米,厚度僅幾納米的超分子納米片,即TCPP-BDMAEE 納米片和 TCPP(Fe)-BDMAEE納米片。質子化的BDMAEE 作為橋聯邊緣,去質子化的 TCPP 和 TCPP(Fe)作為橋聯頂點,二者通過靜電引力作用相互連接在水中組裝形成大片層,同時片層間的靜電斥力穩定了少層結構。基于其超薄和大平面尺寸的結構特征,該納米片在傳感和催化應用上展示出了巨大應用潛力。其中,TCPP(Fe)-BDMAEE 納米片具有類過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可用于高效檢測H2O2。相關工作發表于Nano Research (Facile synthesis of large-area ultrathin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nanosheets in water, 2020, 13, 868-874)。
圖3. TCPP-BDMAE和TCPP(Fe)-BDMAEE納米片的組裝與應用示意圖。
武培怡教授團隊提出的基于非共價相互作用和靜電斥力的水溶液自組裝方法,反應條件溫和、操作簡便,適用于大規模制備水相穩定分散的超薄二維納米材料,進一步拓寬了功能性超薄二維納米材料的高效制備方法,為功能性超薄二維納米材料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該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和支持。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giant.2020.10002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804975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274-020-2709-9
- 南京大學李承輝/王曉亮教授團隊 Small:基于La3+配合物交聯的高彈性聚氨酯的超薄柔性電子器件 2025-04-08
- 安京珍教授/鄭爽博士/盧剛博士《Nat. Commun.》:超薄可控結晶聚合物膜 - 實現高水滲透率和高選擇性 2025-03-16
- 華東理工林紹梁/靳海寶團隊、上海交大周永豐 Angew:通過調節偶氮苯對位取代基的電子效應制備具有可控光響應性的超薄聚合物囊泡 2025-02-22
- 北京化工大學張好斌教授《Nano Lett.》:基于超低濃度二維納米材料油墨的3D打印多功能結構材料 2022-12-30
- 青島科技大學李志波、孫靜教授團隊在聚類肽自組裝方面取得進展 2018-08-29
- 華南理工大學王林格教授團隊 Small:以聚合誘導自組裝方法制備與調控具有剛性直鏈成核鏈段的球狀液晶納米顆粒 2025-07-13
- 中國科大龔興龍課題組、伍倫貢大學李衛華課題組 Adv. Mater.:剪切變硬膠基異質自組裝策略實現極端環境下力-熱耦合多場防護 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