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圓偏振發光(CPL)特性的光學材料由于在各個領域的巨大潛力而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而具有較高發光不對稱因子 (glum) 的CPL材料是實現有效應用的關鍵,然而目前大多數報道的光學材料所得到的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普遍較低,而且圓偏振發光區域都位于可見光區,相對較低的能量限制了其有效應用。因此,開發出具有高glum值的圓偏振紫外發光(CPUVL)材料,并進一步擴展其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段鵬飛研究員團隊首次構筑了一個基于三重態-三重態湮滅上轉換和手性向列相液晶的發光體系,實現了對圓偏振發光的逐級放大過程,最終得到了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約為0.2的體系,并且可以實現由可見光到紫外光的上轉換圓偏振紫外發光(UC-CPUVL)。進一步將其產生的上轉換圓偏振紫外光應用于聯乙炔的聚合反應中,得到光學活性高度可控且穩定的手性聚聯乙炔,這項工作為使用低功率光源進行手性聚合提供了概念驗證,并為將來CPL材料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圖1: 逐級放大CPUVL的過程
研究人員以手性R(S)-4,12-聯苯[2,2]對環芳烴(R-/S-TP)作為上轉換受體和熱激活延遲熒光(TADF)分子4CzIPN作為非手性敏化劑。成功實現了可見到紫外的上轉換圓偏振光的發射,應當指出的是,由TADF分子在較小的S1-T1間隙(ΔEST)中具有出色的性能,并且在系間竄越過程中的能量損失較少,因此該組合顯示出較高的光子上轉換效率(ΦUC= 7.9% )。面手性分子R- / S-TP在稀溶液中顯示出良好的CPL性能(| glum | = 3.1×10-3,圖1),加入敏化劑以后,成功實現了可見到紫外的上轉換圓偏振光的發射,同時上轉換發光過程可以進一步增強CPUVL的發光不對稱因子(| glum | = 9.2 × 10-3)。有趣的是,他們將該上轉換體系摻雜到室溫向列型液晶中之后,可以獲得手性向列相液晶(N * LC)和glum值達到0.19的UC-CPUVL。從N * LC產生的具有很高glum 值的UC-CPUVL已成功應用于聯乙炔的聚合反應中,得到光學活性高度可控且穩定的手性聚聯乙炔(圖2)。該研究工作不僅將為基于TTA-UC產生的UC-CPUVL進行手性聚合提供概念驗證,而且還將為進一步開發CPL材料的功能性應用鋪平道路。
圖2: UC-CPUVL引發聯乙炔對映選擇性光聚合
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20-19479-1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479-1
- 中科院化學所陳傳峰研究員團隊《Nat. Commun.》:非手性發光分子溶液體系高不對稱因子圓偏振發光 2025-03-29
- 中科大鄒綱/張紅莉、蘇州實驗室陳忻 Nat. Commun.: 結合可編程結構色與可切換圓偏振發光的動態多模態信息加密 2025-03-12
- 南京大學成義祥教授團隊 Angew: 圓偏振紫外光激活的不對稱光聚合反應用于合成具有圓偏振發光活性的材料 2025-03-09
- 東華大學武培怡/侯磊團隊 ACS Nano:可食用結構色塑料 2025-06-27
- 江蘇大學徐琳教授課題組 AFM:人體體溫驅動超拉伸液晶彈性體 2025-06-24
- 賓夕法尼亞大學楊澍團隊 Adv. Mater.: 研發多模式力致變色液晶彈性體微管 2025-06-16